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孩子游戏总是“三分钟热度”?想助推游戏深入开展,老师必须读懂“游离”背后的成长信息!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指南》观察记录" data-noticeid="finderlivenotice-v2_060000231003b20faec8c5e5811dc3d0c80cef37b077a7dc61e7a6e7e17ecf2a3f2633625fd6@finder-1763715214060792-821117443" data-status="0">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玩了一个游戏没多久又去玩另外一个游戏了;几分钟前孩子还在积木区,没过多久孩子又溜达到了图书区……


面对这样的现场,很多老师和家长不免会担忧:孩子是不是专注力太差了?他为什么不能坚持玩久一点?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这个“三分钟热度”的世界,看看孩子们频繁转换游戏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需求与发展信号。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又该如何支持?




01/

 孩子玩一会儿就换游戏,

有两种不同情况


“孩子玩一会儿就换游戏”“玩游戏三分钟热度”,从行为表现上为“游戏时间内更换游戏区域、变化游戏内容”,但并不是孩子玩一会儿就换游戏就代表他玩游戏不专注、三分钟热度,老师要仔细判断孩子是否改变了其原本的游戏主题。


? 游戏内容之间有联系

孩子玩一会儿就换游戏且内容之间有联系,常常指孩子在一定的游戏时间内,从表面上看玩了几种不同的游戏,但实际上这几种不同的游戏在内容上彼此有关联。

比如游戏开始时间,在家庭区抱着娃娃,给娃娃喂奶,喂完奶后放娃娃在小床上睡觉,然后背着包包用电脑假装打字,之后去小医院买了药,回到家庭区做饭。

类似上述场景,游戏中的孩子看似做了很多不同的事情,抱娃娃、给娃娃喂奶、哄娃娃睡觉、背包包在电脑上打字、买药、做饭,从行为表现上看,他不断地更换了游戏的内容,并没有一直做同一件事,但是以上的游戏是孩子“扮演妈妈“的一系列动作,孩子的游戏主题并未变化。


若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游戏表现发生了变化,但游戏与游戏之间彼此关联、主题一致,那么老师可以判定孩子并未改变了他的游戏内容和想法,而是玩了一个内容丰富且具有延伸性的游戏,这种现象老师就无需介入干预。


图片 | 乐山市井研县机关幼儿园

2--乐山市井研县机关幼儿园王淑萍13700934840.jpg


? 游戏内容之间彼此不相关

玩一会儿就换游戏且内容之间彼此不相关,常常指孩子在一定的游戏时间内,玩了几种不同的游戏,且这几种不同的游戏在内容上彼此没有关联。

比如游戏刚开始,孩子用积木搭马路,过了一会儿去图书区看书,看了一会儿书后又去美工区画画。这过程中,孩子看书的内容跟搭建的内容并不相关,且最后到美工区画画的内容跟刚看的书的内容、搭建的内容也没有关联。

类似上述场景,孩子在一定时间内玩了彼此不相关的几个游戏,那么老师可以判定孩子不断地改变了他的游戏内容和游戏想法,玩了几个独立的不同的游戏主题,这种现象可能就需要老师关注支持,下方内容也就针对此类现象进行分析。




02/

孩子为什么会

玩一会儿就换游戏


想要解决“孩子玩一会儿就更换游戏主题和游戏内容”的问题,老师就要先弄清楚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总的来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 前一个游戏已顺利结束,但游戏时间还没到

通常情况下,幼儿园小中大班的一日活动安排是一致的,单次区角游戏时间大概30-40分钟,而在这个时间内,有些孩子的游戏内容并没有那么复杂,比如可能最初就只是想去艺术区画一幅画,当作品完成后,对孩子来说这个游戏已经结束,他就会去玩另一个游戏。


图片 |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五幼儿园新城分园

10--(14)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五幼儿园新城分园—闫梦婷—18769505171.JPG


? 由于客观原因,前一个游戏被迫中断了

这种情况其实在游戏的过程中时有发生,但老师往往之关注到了表面现象。比如孩子原本是在积木区搭建城堡,但城堡还未搭建完成时,他需要的方形积木已经没有了,此时孩子不得已放弃继续搭建城堡,并离开了搭建区域。之后他来到了玩具区玩起了磁力片。


以上场景从表象上来看,孩子先在积木区搭建,作品并未完成就放弃了,且离开了该区域,然后玩了与此毫不相干的另一个游戏。孩子改变了当前的游戏主题和游戏内容,或者拆掉之前的作品,又重新搭建另一个作品,有时也可能是类似的原因。


? 被新的游戏吸引,不想玩现在的游戏

比如孩子原本在玩具区玩雪花片,一旁在积木区玩的小伙伴却搭起了城堡,这时玩雪花片的孩子也被旁边搭城堡的游戏所吸引,于是放弃了玩雪花片的游戏,加入了搭建城堡的游戏。发生这种现象,可能跟孩子本身对自己游戏的兴趣度有关,也有可能跟周围同伴游戏的音调高低有关。




03/

孩子玩一会儿就换游戏,

教师该如何支持?


孩子在游戏中玩一会儿就换游戏,确实可能引发游戏不专注、不深入的问题产生,所以,老师也需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一些有针对的措施进行支持。


? 支持孩子做更详细的游戏计划 

对于孩子玩一会儿就换游戏的情况,若非因为客观原因被迫调整的情况,老师都可以采取帮助孩子做更详细的游戏计划的方式进行支持。


图片 | 临汾市尧都区同盛实验幼儿园

(2)临汾市尧都区同盛实验幼儿园-杨海娟-13333573826_副本.png


例如,如果孩子之前做的计划只是类似“搭积木”这种比较模糊的计划,那么他在执行游戏的过程中很可能不明确到底要搭什么、怎么搭,从而在搭建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搭一会儿这个又搭一会儿其他的,或者玩一会儿搭建游戏后玩其他的。针对上述计划,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提问方式帮助孩子做更详细的游戏计划:

你想要搭积木,用积木搭什么?

搭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材料?

你会先搭什么再搭什么呢?

有没有合作伙伴?

如果有,你们有没有比较明确的分工?

……

在孩子做计划时,老师通过这些提问帮助孩子将模糊的想法具体化、细节化,形成比较清晰的实施方案,这样孩子在游戏执行时就会更专注地执行。


? 调整区域的空间和材料 

正如前文提及的,孩子当前的游戏也有可能是因为外界客观原因而被迫中断。因此老师在环境创设上,可以扩大人数多的游戏区域,这样便于孩子因为拥挤而中断或放弃当前游戏。


同时,老师还需增加热门材料的数量,比如班级很多孩子都喜欢进行积木搭建,老师就需增加积木的数量,保障材料本身的支持性。如果有可能的话,热门材料的种类也尽可能的同步丰富,比如积木的形状也尽量多样化。


? 包容看待幼儿的当前表现 

而除了前面分析的原因外,还有部分孩子出现“玩一会儿就换游戏”的情况是他们当前年龄段的正常表现。比如小班以及部分中班的孩子,他们的游戏能力只发展到持续时间比较短的阶段,因此,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老师也要秉承一颗包容的心来看待孩子一些看似“有问题”的游戏表现。


图片


总之,针对“孩子玩一会儿就换游戏”,老师不要把它当作一个当下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而是把它当作一个需要“读懂”的信号,少一分焦虑,多一分理解和观察,必要时再介入支持,让每一次游戏的开始、转换与结束,都成为滋养孩子成长的契机。


想了解孩子能力发展规律,老师们可参考下方手册!


图片


读懂儿童图书推荐

▲点击“图片”下滑可以进入店铺了解所有书籍详情,点击“购买”可以直接购买手册

特别说明:本文所有图片未经读懂儿童授权严禁盗用,违者必究。)


封面 |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五幼儿园新城分园

   编辑 | 橙子

审核 | 李芸芸

图片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孩子游戏总是“三分钟热度”?想助推游戏深入开展,老师必须读懂“游离”背后的成长信息!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