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14课《搭船的鸟》,当榜儿读完后,我问他:“搭船的鸟”其中的搭字是什么意思?榜儿说:搭建的意思,搭建船儿的鸟儿呗。
童言背后,藏着孩子对汉字多义性的认知盲区——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语境不同,词义往往天差地别,这也是阅读理解的常见“拦路虎”。破解此难题,可试试三步实操法。
第一步:溯源析义,锚定核心
通过查阅资料梳理“搭”的多维度含义,帮孩子建立“一字多义”的认知框架,打好理解基础。
以下是我们上网查看了搭的几个层面意思:
原来搭有这么多的用途。
第二步:情境实操,学以致用
结合生活场景设计互动,再通过分类造句锁定不同语境下的词义,让抽象字义变具象,进行“搭”的实际运用。
“榜儿,快快搭把手,我搬不动了!”我抬着桌子对他说。
榜儿顺手过来帮我一起抬。我笑着问他:“这里的搭有什么意思?”
“有点想帮忙、合作的意思”榜儿想了想说。
我对榜儿竖起了大拇指:很棒,会举一反三了!
那我们就来造句游戏吧!于是榜儿开始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支起、架起–搭:“我和陈春雨一起用积木搭了一座小房子。”
连接、结合–搭:“我今天给小鸡搭了一座桥,这样它们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乘坐、出行–搭:“寒假我外出旅游想搭火车去。”
搭配、配合–搭:“酸奶和麦片搭着吃很好吃。”
第三步:拓展延伸,巩固内化
联想生活中“搭”的高频用法,串联场景形成记忆网络,让孩子在反复运用中深化理解,真正吃透汉字在阅读与生活中的灵活表意。
我问榜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搭”字?
比如,搭话:主动和别人说话。搭伴:和朋友一起散步、一起游戏等。
“还有:搭帐篷、搭衣服、搭架子、搭盖子、搭一搭、搭在上面……”榜儿说。
汉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时刻提醒我们要做一个有心的小主人,才会收获更多的本领。
写在最后:
阅读理解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直接说出答案让其内化,其核心是教孩子与文字“对话”。以“搭”字学习为例,先溯源明晰,再通过生活实操(如喊孩子“搭把手”)落地运用,最后拓展生活场景(搭帐篷、搭火车等)强化记忆,三步即可让抽象汉字变具象。
当孩子能结合语境精准辨字义、将课文知识融入日常,阅读“拦路虎”便会化为“垫脚石”,助力他们阅读之路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