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游戏以“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掀起了幼教改革浪潮,其“真游戏”实践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然而,在推广过程中,部分幼儿园出现了“形似神不似”的形式主义倾向:有的园所机械照搬安吉游戏的户外材料投放,却忽视儿童自主游戏的核心;有的将“放手游戏”简化为教师的“袖手旁观”。“一夜之间”似乎全国的幼儿园都不会玩了,都玩的不对了。一方面强调要自主游戏,另一方面又要全国的幼儿园都是一种模式。
安吉游戏以“让游戏点亮幼儿的生命” 为信念进行了一场游戏革命,其核心在于使幼儿园游戏实现“真游戏”,将游戏的主动权彻底还给幼儿,让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游戏中获得经验、形成想法、表达见解,使幼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安吉游戏凭借独特的游戏学习模式在国内引起了学前教育的改革热潮,各地区多家幼儿园纷纷引进安吉游戏。
但调查发现,大部分园所的教师对安吉游戏真正的精神价值并不了解,家长更是知之甚少,由此导致一些教师和家长片面地认为安吉游戏存在风险,并不能理解安吉游戏对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交往等方面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部分园所为扩大声誉和吸引生源对外宣称引进安吉游戏,但只是“ 东施效颦”,对安吉游戏的教育理念采用“拿来主义”,在材料上、形式上盲目照搬照抄,并没有结合当地的地域优势和自然资源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本土化开发。
安吉游戏推行中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
1. 材料堆砌的“伪自主”
部分幼儿园将安吉游戏等同于“大规模材料投放”,盲目采购木板、轮胎、竹筒等低结构材料,却未建立“材料与儿童需求匹配”的动态调整机制。例如,有的园区将材料固定摆放成“预设游戏区”,儿童只能按教师规划使用,反而限制了创造力。
2. 观察记录的“数据化表演”
安吉游戏强调“基于观察的回应”,但一些教师将观察简化为拍照打卡、填写标准化表格,甚至为完成任务编造儿童游戏故事。这种“为记录而记录”的行为,背离了观察的核心——理解儿童的游戏意图。
3. 理念口号的“悬浮化传播”
“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成为许多幼儿园的标语,但实际教学中仍存在“游戏时间被压缩”“教师过度介入指导”等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在儿童游戏时频繁打断提问,美名其曰“支持学习”,实则破坏了游戏的连续性。
形式主义滋生的深层原因
1. 教育理念的“浅表化移植”
安吉游戏的成功源于其扎根本土的实践创新,但部分园所急于“对标先进”,未结合本园实际(如场地限制、师资水平)进行本土化改造。例如,城市幼儿园盲目模仿安吉的户外野趣环境,却忽视了儿童在有限空间内的游戏需求。
2. 考核评价的“指标化导向”
教育部门或幼儿园内部的评估体系中,常将“安吉游戏模式”作为硬性指标(如材料种类、观察记录数量)。这种量化考核导致教师将精力投入到“完成任务”,而非真正关注儿童发展。
3. 教师专业能力的“断层危机”
安吉游戏对教师的观察解读、支持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部分教师缺乏“退后观察”的耐心和“基于游戏生成课程”的能力,最终将自主游戏异化为“无目的的放任”。
破除形式主义的实践路径
1. 以“理念渗透”替代“模式照搬”
– 回归本质:明确安吉游戏的核心是“尊重儿童的游戏自主权”,而非形式上的材料堆砌或环境改造。例如,即使在室内,也可通过灵活调整桌椅布局,为儿童创造自主游戏空间。
– 本土化创新:结合地域资源(如农村园利用自然材料,城市园开发生活化游戏),形成独特的游戏课程。
2. 构建“动态化”的评估体系
– 过程性评价:将“儿童游戏中的深度学习表现”(如问题解决、合作能力)作为核心评估指标,减少对材料数量、记录格式的硬性要求。
– 案例式教研:通过“游戏视频复盘”“儿童行为解读”等教研活动,帮助教师理解观察的价值,避免记录流于形式。
3. 提升教师的“专业支持力”
– 观察能力培训:开展“如何识别儿童游戏中的学习信号”“有效介入的时机与策略”等专题培训,帮助教师在“放手”与“支持”间找到平衡。
– 生成课程实践:鼓励教师从儿童游戏中捕捉教育契机,例如,当儿童在搭建积木时遇到困难,教师可引导其讨论“如何让高塔更稳固”,自然引入科学探究。
4. 建立“家园协同”的改革共识
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传递“游戏即学习”的理念,避免因“追求显性成果”而压缩游戏时间。例如,展示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故事(如“从搭建斜坡到理解重力原理”),让家长看到游戏的教育价值。
安吉游戏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可复制的模板,而在于启发幼教工作者重新思考“儿童与教育”的关系。破除形式主义的关键,在于将改革从“追求表面革新”转向“尊重教育规律”,从“完成任务指标”回归“看见儿童成长”。唯有如此,幼教改革才能真正走出“形似神不似”的困境,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在真实的游戏中获得自由而有意义的发展。
-
版权声明| 综合整编自网络 意在传播优秀的教育理念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喜欢就“设为星标”吧↓ -
-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
谢谢您的关注。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公众号,请长按上面的二维码添加关注,并请推荐给您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普及科学保教的理念与方法。学前云教研将为大家持续推送实用的教研资源。 -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