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WPC世界园长大会系列主题沙龙请到了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教育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凯特琳·卡罗尔米汉博士开展关于“婴幼儿发展与社交”的主题讲座,该演讲提到孩子成长的最重要阶段、如何让孩子康地学习与成长、未来教育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以及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这一期我们将继续了解教育专家对学前铺垫、幼儿园与家长沟通、英国课程安排情况、引导小孩做时间规划、如何对待“极端小孩”等相关问题的回答与建议。
正在答疑的凯特琳博士
问题1
0-3岁和3-6岁在中国的概念都属于学前,是不做区分的,但在英国会分开谈。您觉得0-3岁需要做什么铺垫才是对未来有利?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首先,在英国,早教是0-5岁这个阶段,被称作EYFS,这期间一直会有课程,之前是0-3岁、3-6岁这样区分,但后来发现0-3岁的孩子并不能完全学到这个阶段的知识和技巧,这个过程是持续的。所以改成0-5岁以后,家长就可以判断孩子学到的知识和技巧,是否可以开启下一个学习阶段。如果没有的话,可能需要到4岁甚至更长的时间。这能让他打好基础,在下一个阶段中不会感到太大压力或者会轻松一些。其他像澳大利亚是0-8岁,苏格兰是0-7岁,不同国家有自己不同的考虑,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之前去意大利访学,请教了当地一位教育专家如何让小孩过渡到幼儿园阶段。其实这个没有很准确的说法,很难说他达到了这个目标然后开始下一个阶段。这是生活,不是程序性的,所以要让小孩慢慢适应这个环境。因为在学校里小孩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些可能已经有很多经历了,他学习过语言;体验过不同的生活。老师能做的就是帮助他做好准备,规划之后的道路,并让他始终走在这条道路上。另一个方法是在幼儿园里让小孩感到自己是重要的、其他人也是重要的。让他在幼儿园里跟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关系。家长会写下小孩的故事放到幼儿园中,小孩就能看到自己也能看到别人的故事。
问题2
老师您好,我想问问在英国,国家有没有规定小孩在入学之前需要懂得一些知识?比如识字、算术这方面的。在国内家长们非常在意这一点,他们希望上学之前让小孩学习数学和英语。但是我们幼儿园在前年开始转变,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空间和更多材料,让他们自由地创作。这个过程中小孩们特别快乐,但是家长不太认同这种教学方式,他们觉得课程应该学很多认字、数学、英语,请问英国是怎么做的?
有些传统的中国家长认为小孩在入学之前应该多认识些词汇,而不是在幼儿园玩,但是其儿园只是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和活动形式。因为家长给幼儿园付钱,所以和家长沟通出现问题时园内管理人员和老师会承受压力。一个很好的办法是沟通,幼儿园尽量去完成家长的期待。另外幼儿园需要展示小孩学了什么、做了什么,比如说在玩耍过程中学到的词汇或者运算需要展示出来,让家长正确认识到幼儿园阶段其实全是学习的内容和过程。第二点是对家长的再教育,要让家长明白我们对小孩需要有什么正确的期待,而不是以过去的眼光要求他们。因为科技日新月异,家长的观念应该要改变。总的来说,园内成果展示和对家长再教育是很重要的。
问题3
英国学前教育的课程表是什么样的?
这取决于幼儿园是半天上课还是全天上课。如果是半天上课的情况,小孩有一方家长是没有在职工作的;如果是全天上课,说明这个家庭里父母两方都有全职工作,比如说从早上9点到晚上6点。半天上课的话,在早上9点小孩会和老师道早安,并且老师会安排今天这个时间做什么、学什么,场地在室内还是室外。老师平时也会观察学生,看小孩需要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所以在安排课程上,老师会首先考虑小孩的需求,其次根据期望达到的学习目的进行规划。例如在书本上和网络上搜集一些信息,让小孩观察昆虫或恐龙,再做出昆虫和恐龙的作品;又比如唱歌跳舞,这些活动贯穿整个半天的时间。全天上课的话,他们做这些活动的时间会长很多,另外他们还会有早午茶。老师能更好了解小孩,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在活动中体现出来。所以他们会按年龄区分,也有一些幼儿园2-4岁的小孩在一个班级,像是家庭型的成长方式,让有经验的小朋友带领没有那么多经验的小孩学习。
问题4
我们幼儿园带孩子的方法是让他们做材料的探索和进行艺术创作。有些小孩在1-2小时的整个过程中都很专注,不过有时会影响他们吃午饭。我们不太清楚是否应该打断他们而让他们去吃午饭?
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取决于小孩之后会不会回来继续制作。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学会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小孩需要学会如何安排时间,因为午饭和午休是很重要的。另外老师需要判断,如果这个课程是数天的,可以让小孩暂停;如果这个对孩子很重要,可以等他做完。
问题5
幼儿园中可能有极端性格的小孩,这个对老师和家长都是一种挑战。我女儿就是这种情况,她现在8岁了,但从4岁的时候她的情绪就有点夸张,哭的时候像是要把房顶掀开。在这过程中我们试过各种办法,可以说是软硬兼施。强制干预和温柔说理的效果都不是很好,而且从入学以后情况越来越糟。我想知道您是否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改变这一情况?
小孩在家里这样做是很正常的,因为她把家当成是一个安全的归属地,但是大人要教导孩子更好地表达情绪,与他们沟通,让小孩知道大人爱他们、在一定限度可以接受他们的表达和发泄。如果在学校这样做,需要成年人管理她的行为。有时候家长会比较自己小孩和他人小孩,就算去问对方小孩在家里什么样,对方家长也会说他们表现地很好,但实际上所有小孩都或多或少有情绪表达不合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