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刚热热闹闹过完万圣节,正在筹备感恩节,心里还期待着圣诞节会收到什么礼物。
你对这些日期记得清清楚楚,可是…你是否知道立冬是什么时候呢?
你大概会说立冬无趣,不如那些节日热闹吧。殊不知,在中国还是农耕社会的时候,大家生活很慢,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劳作了一年的人们,最盼望的节日之一,就是立冬了。
立冬做什么呢?贺冬、美食、雅事,看过Summer下文的介绍,你会发现,立冬也许要比圣诞节还要美,还要暖。
2016年立冬时间:11月7日
立冬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的意思,指万物收藏。立冬,就表示立冬是表示冬天来临了,谷物储藏入库,动物也躲藏起来准备冬眠了。
立冬三候 |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
立冬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蔼蔼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立冬诗歌 |
水始冰,地始凍,
芳草化薪,蟄蟲休眠,萬物始收藏。
橙橘登,山藥乳,
西風作北風,秋冬氣始交。
蘆始荻,朝菌歇,
清霜冷絮,枯樹吟獨。
逐光暖行、庭前負暄,
今宵寒較昨夜多。
待月半、風孤,擬約寒爐美酒敘舊詩,
閒話暖陽小火爐。
贺冬 |
亦称“拜冬”,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大家也会更换新衣庆贺往来,在汉代即有此俗。
东汉:“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崔定《四民月令》
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
现代:你还知道多少立冬的习俗呢?
立冬美食习俗 |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内经》
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季节。立冬之后,天气就开始一天比一天冷了,在寒冷的天气中,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强壮身体,还能很好的御寒。
— 全民美食·涮羊肉
遥想当年,在清代宫廷,立冬的规矩是吃涮羊肉,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铜锅炭火,汤滚下肉,羊肉红白相间,薄而不散,再蘸上喜爱的酱料,这大概是每个中国人都无法拒绝的美味。
— 北京·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立冬之日人们爱吃饺子。饺子是源于“交子之时”,立冬则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 南京·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家里的餐桌上就多了个盛香醋的小碟子,开餐前添上绿白相间的葱末,再滴上诱人的香油。吃鱼或肉就着葱花一并下肚,既吃了美食,葱儿又送来冬季里的康。
— 绍兴·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
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 潮汕·吃甘蔗
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当地民间素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
— 台湾·羊肉炉
在宝岛台湾,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立冬雅事 |
除了“补冬”,其实还有诸多雅事可做,虽然细枝末节,但一看,便觉冬日何其之美。
漫步冬日暖阳中,款款而行
冰凉清新的空气,独自浸于温泉,声声流水
傍晚天色晴朗,茶香中,看倦鸟归巢
窗外天寒地冻,屋中美酒飘香
约三五好友涮锅,温暖整个冬的寒冷
结语 |
各地的习俗来自千百年的代代相传,如同方言一样,饱含当地的历史人文,本身就是特有文化。
而在当今社会,在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冲击融合之下,中国的传统,你还记得有哪些?所谓中国味,不只是旗袍、瓷器、水墨等等那些物质代表,更多的是精神和文化的传承。
谨以此文致谢那些继承中国传统的幼儿园老师们。
室外愈是寒冷,愈感室内之温暖;
他人愈是浮躁,愈显安宁之珍贵。
图片来自网络搜集,文字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