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以怕到失眠、发抖、头晕,上学真有那么可怕吗?整个9月,市儿童医院心理科的医生们,都忙于治疗这些因开学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孩子。
心理科梅其霞教授介绍,一般情况,来儿童医院心理科看病的孩子有三大类:第一类是脑发育障碍造成的,比如智力低下,学习技能障碍等;第二类是情绪、行为问题,比如多动症、强迫症、性心理障碍等;第三类则是儿童抑郁症。但9月开学以来,因上学不乖或不想上学而来心理科就诊的孩子,数量较平时明显增多。
据统计,9月有697个孩子到心理科就诊,其中50%以上的孩子有多动现象,25%有情绪方面的问题,还有20%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
厌学孩子增多
主要分为3种情况
9月,厌学的孩子明显多了起来。“孩子不想上学不一定就是不爱学习,或者是贪玩,家长不要一味打骂,关键是帮助孩子解开心结。”心理科专家表示,从临床看来,不想或害怕上学的孩子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分离性焦虑障碍,多是幼儿园、大中小学一年级新生、转学插班生;二是有学校恐怖症,可能在学习困难、人际交往方面有障碍、被老师批评、或受同学欺负;三是情绪问题,学习压力大,怕面对,或是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抵触。
专家提醒家长: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轻松假期,部分孩子会出现适度的厌学情绪,这是正常的。这样的情况如果超过两周,而且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就应及时就诊了。
升上重点中学
乖孩子竟然厌学了
12岁的男孩小莫小学时一直是班干部,是大家公认的乖孩子,今年上了重点中学,开始读住读。可刚上初一不到一个月,他就要求休学,称老师不喜欢他,同学也不好。妈妈答应了他的要求,他又开始担心新学校的老师同学也会对他不好。小莫开始恐惧上学。
经过心理科专家找出了小莫的病根:其一,他从小就很少和同龄孩子玩耍,人际关系几乎是空白的,一当住读就出现了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障碍;其二,由普通小学升入重点中学,他不再是班里的佼佼者,所以感到压力大;其三,他从小和婆婆睡觉已成习惯,住读要独自睡觉,他难以适应。
对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孩子,梅教授建议:对孩子来说,一、要有自信心,多看自己的优点,主动接交朋友;二、了解和适度陪养同龄人感兴趣的爱好;三、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理解、宽容;三、正确认识环境,学会面对和适应。对家长而言,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承受挫折能力;二、多进行赏识教育;三、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应鼓励孩子多参加同龄人活动。
不上幼儿园
抱住婆婆腿不放
过了个暑假,3岁女孩依依又要回幼儿园了。每次婆婆送她到门口后,她都死死抱着婆婆的腿不让走,老师只得把她强制性抱到教室。但依依不是在幼儿园里不停地哭,就是一个人发呆。
医生发现:依依患了分离性焦虑症。暑假期间,婆婆爷爷把依依关在空调房子里,她没和其他小朋友耍。经过了被当成小公主一样宠爱的日子后,依依不再喜欢幼儿园老师那种什么都要和大家分享的方式。
专家提醒家长:一、让孩子与多个家长相处;二、要孩子多与小朋友玩;三、家长不能过于迁就和保护小孩。
惹到“假小子”
怕得不想上学
上初二的小雯是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女孩,但她在和医生的交谈时,思维清晰,表达流畅。
她告诉医生,她现在不敢去学校是因为上学期时,她惹到了班里的“假小子”。那个同学说要修理她。老师了解了小雯的想法,又说服“假小子”来跟小雯道歉。可小雯的情况还是没有好转。她甚至开始幻听,耳边一直响着“都怪你!小心点!”
对于这种情况,梅教授首先说服了家长,把“假小子”请到家中和小雯交流,减少她心中的猜测。然后一方面通过用药改善她身体的不良反应和情绪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沟通,帮她纠正错误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