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父母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单独留下,孤独得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今天,我们寻找典型、呈现苦难,除了重温留守儿童的困境之目的外,希望能够引起“我们能做些什么”的反思,更期望这种反思能够帮助留守儿童向上。
他们,伴着缺憾成长
日前,邵武市组织了一次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使人们有机会近距离地对农村留守儿童作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考察。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灵缺失、情感缺失,他们的成长有太多的无奈和迷惘。与其他儿童相比,虽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但罩在留守儿童心灵上的阴霾却挥之不去。
邵武市洪墩镇王玢村有1632人,有450人外出打工,该村五、六小组大部分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儿童54人,占该村全部儿童20%%左右。据了解,邵武市大部分农村的留守儿童在2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更多。从王玢小学、张厝小学、洪墩中学提供的数字,这些学校的学生中,留守儿童比重都在20%%左右,更高的如拿口小学达30%%以上。在村干部眼中,对这些孩子的未来,担忧明显多于希望。
据调查,出外打工的农民把孩子留在家里,产生种种不良效果:父母该管管不到,爷爷奶奶隔代托管不敢管,亲戚管不好……由爷爷奶奶或少部分其他亲属管护孩子存在很多弊端,溺爱和过分宽容实际上纵容了孩子的不良习惯,而且他们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代沟,对爷爷奶奶的话,孩子听不进去。
有些家长也意识到把孩子留在家里不利于其成长,但却无可奈何。11岁的吴祺乐,父母长期都在上海,几年才回来一次。他们本想把祺乐带到上海读书,可是高昂的学费让他们难以承受。11岁的官兰芳,父母都出外打工,她7岁时便在学校寄宿,从那时起,她就自己叠被、自己淘米蒸饭、自己洗衣服,承受着与年龄完全不相符的压力。
一些农村学校校长反映,留守儿童的成绩普遍较差,有的还成为“问题学生”。而寄在城里亲属家就读的孩子,由于缺乏管教,更是游离于学习之外,沾上痴迷网络等坏习惯,成了“小混混”。某村干部痛惜地说:“他们把父母辛苦打工的钱都扔到了网吧里。”
在日常生活中,留守儿童与普通孩子相比有较大不同:自闭孤僻或者任性偏激,缺乏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通宵上网、夜不归宿,甚至以大欺小,以致别的学生家长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与他们靠近。这种歧视和排斥给留守儿童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在他们内心滋长并潜存一种逆反心理和偏激偏执情绪,倘不能在目前可塑性阶段予以调理,未来对家庭、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堪忧。面对如此大量留守儿童及其产生的问题,目前社会也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若仅依靠学校解决,终究苍白无力。
问题突出成因复杂
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认识存在误区是其成因之一。外出打工赚钱改变现状、供孩子读书成才是许多农民的美好愿望,他们也因此走上背井离乡的进城务工之路。然而,现实却与希望渐行渐远。他们不知道,孩子的成长,注重的不仅是身高体重等生理方面,更重要的是机能和素质的协调,还有心灵的康。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情感和心灵上逐渐空虚、异化,甚至导致性格扭曲。一些村干部十分感慨:“他们为孩子出外打工挣钱,没想到事与愿违,反而荒废了孩子。这些留守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赚钱,但是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却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有家不能圆,有父母但得不到爱,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缺乏亲情滋润的孩子过早而长期生活在一个实际并不完整的家庭里,情感缺失,心灵缺慰,导致心理扭曲,行为失范。与普通孩子生活在同样的校园环境中,他们的行为却出现种种偏差,孤僻、冷漠、任性、不守纪律、逃学甚至不因贫困的辍学等等,尽管学校老师努力做思想工作,但效果甚微。
有关人士认为,留守儿童有四个难沟通:一是联系不便,学校老师无法与家长沟通;二是孩子与隔代托管的爷爷奶奶难沟通,对爷爷奶奶的话不仅不听,还从潜意识里厌烦他们的絮叨;三是与其他同学难沟通,与同学不入群,有矛盾先动手,逆反心理重,心理承受能力与正常儿童有距离;四是老师与这些儿童难沟通,老师与他们谈话,他们通常不说话,不回答,沉默以对。沟通障碍使人无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难以有效地作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纠正其不良行为,这也成了许多老师无奈和困惑的地方。
此外,城乡二元体制存在带来的障碍也是留守儿童形成的重要原因。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困难不少,即便极少数农村孩子能在城里就读,也经常或明或暗受到歧视和排斥,不知不觉中在心里留下阴影。在城市孩子日趋成年化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则日趋冷漠化,城乡儿童成长的不协调,对未来社会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采取措施共同关注
综上所述,如果留守儿童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未来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贻患无穷。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在目前条件下,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在强化认识的前提下,强化政策措施,使社会各方面各部门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严峻性,解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尽早采取有力措施,从政策上创造条件,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所缓解,进而逐步获得解决。
从劳动力转移与义务教育转移方面统筹考虑,目前各地虽有一些为农民工子女就读创造环境条件的承诺,但雷声大,雨点小,所下一点“毛毛雨”根本解决不了大问题。把城乡义务教育纳入均衡发展总体规划,重新配置、优化教育资源,扩大城市义务教育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进城读书,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同等待遇,有助于缓解城市用工缺口现象,又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问题,从教育布局调整上获得双赢。
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切实重视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一方面对农民工就地进行技能培训,就地创业,就地转移;另一方面,就近在本区域内进行转移,使农民既进企业务工,又能照顾家庭,从区域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上创造多赢格局。
改善学校管理与建立沟通新机制并抓。目前,一些学校和部门在探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有所作为,有所创造,对正确做法应当给予肯定鼓励,对好的经验要及时总结,加以完善,好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要组织推广。同时,建立新的沟通机制,给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人文关怀,给他们弥补缺失的关爱,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有人关心、学习有人督促、行为有人指引和约束,把不良行为习惯化解在萌芽阶段。为此,可以建立学校、老师、学长、村级组织及监护人互动合力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沟通障碍问题。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紧密配合,必须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范围,形成工作制度,并经常检查监督,对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从体制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缺位问题。
var cpro_id = “u2085020”;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