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地方;
也是孩子最为亲切的生活环境。
家人,是孩子们最依恋的人,
也是给孩子最多亲情体验的人。
在孩子的心中,家是什么呢?
为了让孩子们对“家”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从分享“全家福”出发,开启了对于“家”的讨论……
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家人的意义、体会家人亲密生活的氛围,我们鼓励孩子们大胆向同伴们介绍自己的家人。
荀牛牛:“这是我的爸爸妈妈、哥哥,这个是我!”
金桔:“这是我们一家三口在去西安的机场拍的照片,有我爸爸、我妈妈和我。”
辰逸:“这是我和爸爸妈妈去汗蒸时拍的,那里可好玩儿了,爸爸带我游泳。”
一一:“我家有好多人,1、2、3、4个人。”
大家不亦乐乎地介绍着全家福里的家人,甚至能说出拍摄这张全家福时背后的小故事,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在介绍家人的温馨时刻里,小朋友们滔滔不绝地分享着关于家人的趣事,每一个细节都闪耀着他们对家的满满爱意。见状,我们赶紧抓住了这份热情的小火花,引领着小朋友们拿起画笔,尝试将心中那幅最温暖的全家福画卷缓缓展开。
一笔一划间,可爱的手绘全家福不仅勾勒出了家人的轮廓,更绘出了那份无可替代的家庭温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借助故事、图书等给幼儿讲讲父母抚育孩子成长的经历,让孩子理解和体会父爱和母爱。
《我爸爸》《我妈妈》两本绘本里的爸爸、妈妈和以往书里的妈妈形象很不一样,而是体形富态、充满爱心、笑口常开。两本书都是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用夸张的图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爸爸和妈妈。
随着两本妙趣横生的绘本轻轻合上,孩子们那纯真无邪的眼眸中,爸爸妈妈的形象悄然绽放。让我们一同走进孩子们色彩斑斓的内心世界,探索那份独一无二的亲子画卷吧!
在他们的奇妙视角中,爸爸或许是超级大力士,妈妈则是温柔守护的魔法仙子,每一个细节都闪耀着对至亲无尽的崇拜与爱~
“我来做爸爸呀!我来做妈妈,我来一起来呀!来玩扮家家~”
其实,在娃娃家里,孩子们每天都有扮演爸爸妈妈带宝宝的机会,那小二班的孩子们究竟是怎样当爸爸妈妈来照顾宝宝的呢?一起跟随我们的镜头来体验一下吧~
墨墨:“宝宝要睡觉了,我来摇一摇她的小床,哄她睡觉。”
谨诚:“看!我去超市买了好多食材,可以给宝宝做好吃的啦~”
尚姝:“我们先把蔬菜洗一洗,再切点水果。”
金桔:“我是妈妈,一一是宝宝的姐姐,我们要带宝宝出门了!得戴好帽子才行“
一一:“医生医生,我妹妹一直哭,快帮我们看看宝宝怎么了?”
彤彤:“宝宝是着凉啦,我给宝宝开点药回家吃就好了。”
进入小班下学期,班级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不再是单纯地摆弄材料,而是能将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在游戏中进行再现,孩子们能够模仿爸爸妈妈在家照顾宝宝的样子,其生活经验的积累越来越丰富,角色意识得以萌芽。
乐高室里,孩子们用乐高积木手工搭建我的“家”故事,“我搭的是爸爸带我去小公园玩打枪游戏”,“妈妈在家里给我做好吃的”……让家的温暖在孩子们手中传递。
至此,作为教师我不禁想起陶行知先生那句智慧的话语:“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在《我的一家》这一温馨主题活动中,我们不仅为小班的娃娃们搭建了一座连接生活与知识的桥梁,更让他们在日常的点滴中汲取成长的养分。每一幕家庭的温馨场景,都成了孩子们心中最宝贵的教材。他们不仅在小脑袋里装满了更多关于家的经验,更是在一次次的角色扮演、亲子互动中,深刻体会到了家的温暖与家人的深情厚意。
看着他们用稚嫩的小手绘制出的一幅幅“我爸爸、我妈妈”,听着他们讲述与家人间的趣事,那份对家的依恋与对家人的爱,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明亮。
我们将继续紧跟孩子们欢快的步伐,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共同期待在这片爱的田野上,绽放出更多关于家的温馨与快乐的故事花朵。在这里,每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也见证着家的力量。
供稿:张玥
编辑:陈雯
审核:王莉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京世纪星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