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交车上,两个 孩子 跑来跑去,一下子撞到人,一下子抱着柱子跳“钢管舞”,妈妈怎么喊都没用。被撞到几次的乘客说:“怎么会有这么讨人厌的 孩子 ?”
喜宴桌上,新郎新娘过来敬酒,5岁的小强竟脱口而出:“妈妈,新娘好丑。”当下,新娘的脸沉下来了,所有的人都很尴尬。
这种情形往往会造成家长的困扰,令家长感到难堪。那么,如何杜绝这类情况的发生,家长又能做些什么呢?
孩子 见人不知问候
首先,在见面前,一定要先告诉 孩子 “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见了面,要给 孩子 留时间,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突然间,发现 孩子 还没和对方打招呼,就急着催 孩子 ,结果愈催愈糟。家长应该做的是鼓励他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 孩子 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后,则要极力赞赏 孩子 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爷爷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实 孩子 都很精明,当他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孩子 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
要处理这个问题,事先预防是关键。外出前先告诉 孩子 ,外出的目的是什么,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出门前,也要先跟 孩子 说好规则,确定他已经听明白,并问他是否能遵守。
到了外边,这些规则一定会被打破,但家长要耐心地提醒与纠正,直到 孩子 遵守。同时,家长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例如, 孩子 在超市奔跑吵闹,屡劝无效时,可问他:“你是要安静下来,还是要离开?”如果 孩子 不听劝说,就冷静地带他回家,千万不要舍不得选好的物品。让 孩子 清楚明白,除非在公共场所表现得宜,否则不能再出门。下次出门前,可再和 孩子 谈一次,是否了解这些规则,能不能遵守;如果不能,就把 孩子 托给其他朋友,大家按需要轮流外出购物,这样也能让 孩子 学会自我控制。
还有一些小技巧。例如,别在吃饭前或午睡时间带 孩子 出门,因为那会让他们更兴奋,难以控制, 孩子 吃饱睡足了,大人也比较轻松。
如何带 孩子 去餐厅
带 孩子 出去吃饭或聚餐,也得做“预防”工作。出去前,先跟 孩子 说明状况,像是到餐厅不能大声喧哗等。
就餐前,可先为 孩子 准备小点心,或带他们四处走走,缩短呆坐在高椅子上的时间,看看餐厅周围的摆设或环境,让 孩子 有点乐趣。用餐时,别一口气就把 孩子 喂饱,而是和大人进食的速度差不多,否则 孩子 一饱就精力充沛,很难再坐得住。
在这过程中,还可从 孩子 的“百宝袋”里掏出好玩的东西吸引他。像是拿出绘本童书,让 孩子 一页一页地翻。绘本比其他玩具更适合带到餐厅,因为它不容易掉落一地。也可拿出家里的相本, 孩子 喜欢看自己的照片,还可以问他:“这是在哪里拍的?”“那天做了什么事?”让 孩子 沉浸在愉快的回忆情绪中。
大人讲话, 孩子 插嘴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要先心平气和地告诉 孩子 :“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但也要谨守原则,千万别在 孩子 插嘴时回应他的要求,否则他会不断重覆这可得逞的行为,尽管你已说了上百遍:“这是不礼貌的。”但在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问 孩子 :“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让 孩子 明白,这时候才能听他说话,满足他的需要。
教 孩子 说礼貌用语
所有的幼儿教育 专家 都认为,要 孩子 养成这个好习惯,父母得以身做则。如果 孩子 常听到爸爸妈妈用“请”字与人沟通,自然而然会明白它该怎么使用。日本儿童生活研究所所长石井哲夫在《如何培育第一个 孩子 》一书中提醒父母,如果希望 孩子 有个良好的交流习惯,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说“请”、“谢谢”、“对不起”,因为这都是保持人际关系的良好基础。
如果 孩子 口出恶言
“你是猪,你白痴”,“叔叔,你的嘴巴好臭”,“妈妈,这个新娘好丑”。当这些话冷不防从 孩子 的嘴巴出现时,爸爸妈妈窘得想钻进地洞里。
其实, 孩子 所说的话通常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伤害别人。但要避免出丑,家长要做的是持续教导适当的行为。因为,当 孩子 再大一点时,需要学的不再只是“请”和“谢谢”,而是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和成人的关系。
比如说, 孩子 在婚宴上当着新娘面说她很丑,妈妈可在事后告诉 孩子 ,不一定要当场、马上把所有的感觉讲出来,如果只想说给妈妈听,附在耳边说就好。
也要教 孩子 将心比心,体会别人的感受与反应,可问 孩子 :“如果别人也这么说你,你会不会很难过?如果会,就不要这么说。”也要提醒 孩子 ,常常说这种话会得罪人,没有人喜欢跟他做朋友。和 孩子 讨论他的情绪感觉,建议他使用其他文雅有礼的语句,会比纯粹的斥责更有效。
学会赞美
网络上曾有个笑话,一个每天要骑脚踏车送 孩子 上课的妈妈,有一次为了 孩子 的一句话兴奋不已。原来,是 孩子 在上学途中,附在她耳边说:“妈妈,你内向贤淑。”过了好多天,她才搞清楚,原来是 孩子 发音不清楚,把“逆向行驶”说成“内向贤淑”,但已经让妈妈高兴好几天。
的确, 孩子 的赞美,常常会在最恰当的时刻发挥最好的效果。 幼教 专家 建议,教 孩子 从小学会赞美,不只是赞美别人,更重要的是,培养他关怀、安慰人的能力。当然,家长的身教还是最重要的,如果爸爸妈妈常常赞美他人, 孩子 的嘴巴也比较甜;如果家长严苛批评, 孩子 也难说出好话。
除了身教,家长也应善用童书绘本。因为绘本里有许多故事比喻,还有许多人物角色,足以启发他们的同理心、同情、怜悯与爱心,比讲道理更容易培养 孩子 温柔关怀的能力。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