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太原市坝陵桥小区的彤彤今年只有6岁,但她在双休日就像上紧了发条―――妈妈给她报了四个“兴趣班”:周六上小提琴课、书法课,周日上午要到少年宫学习围棋、下午学习剑桥英语。第一周,彤彤还觉得挺新鲜,但很快她就发现自己完全没了玩的时间。除此以外,彤彤每天晚上都要在妈妈的监督下,至少练习两小时小提琴。
像彤彤这样的 孩子 在太原不是少数。据相关资料显示,太原市10万余名3―7岁的幼儿,八成以上“学艺忙”,其中5岁以前就开始学艺的占到87.1%。
孩子 :“父母的兴趣就是我的兴趣”
众多的“兴趣班”真的是 孩子 们的兴趣吗?
青年路小区张襄敏学钢琴已有两年,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后就跟着妈妈练习钢琴,下午放学后和周六、周日也都泡在钢琴上。下楼和小朋友玩成了妈妈的一种恩赐―――他只有在弹得很出色时,才能破例下去玩一会儿。 “父母的兴趣就是我的兴趣。”海边街 幼儿园 5岁的许乐已经有洋琴四级水平,参加过全市幼儿汇演,获得了优秀表演奖。除此之外,许乐还同时学着书法、少儿英语。
“喜欢这些课吗?”记者问。“科目都是妈妈挑的,妈妈说听话才是好 孩子 。”许乐说。
西阳市 幼儿园 7岁的张行喜欢围棋,妈妈却让他学习钢琴、书法。张行哭闹过,最后还是依了妈妈。
父母的希望无形之中成了 孩子 们的一种压力。一年前,7岁的刘轩从河南农村来到太原,妈妈让刘轩同城里 孩子 一样上了“兴趣班”。一个星期天下午,记者见到刘轩一脸疲惫地走出电脑班,7岁的他有着同龄儿童少有的成熟。说起自己的“兴趣班”,刘轩并没有表现出快乐的样子:“我爸妈没有稳定的工作,但还是给我报了电脑、美术班,我应该好好学。妈妈常常说,只有有一技之长,以后才会比爸爸、妈妈强。”刘轩还不经意间说了一句:“我的童年都画在了自己的美术作品中。”
据记者调查,太原市有40来家艺术培训机构,各小学、 幼儿园 里也有不同形式的课外“兴趣班”,此外,社会上的“家庭作坊”也不在少数。到底总共有多少“兴趣班”,谁也说不清。然而,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些 孩子 之后发现,出于自愿参加“兴趣班”的 孩子 只占到三成多一点。
家长:“不能让 孩子 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为何热衷于把 孩子 送入一个个“兴趣班”?“不能让自己的 孩子 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家长罗立伟的回答。
三年前,罗立伟给5岁的女儿一口气报了4个“兴趣班”,女儿的课余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上‘兴趣班’是为了提高 孩子 的综合素质,给她一个较高的起点。现在社会上已形成了这种风气,别的 孩子 都在拉琴、画画,你的 孩子 不学,就比别人落后一步。”罗立伟对记者说。“ 孩子 可塑性强,从小学点文艺特长,对以后的考试、求职都有帮助。”
“让 孩子 学乐器其实也在圆我的梦。”在太原市铜厂工作的王小平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从小很喜欢音乐,但那份理想因为家境贫困,过早地破碎了。如今,在女儿身上,我想弥补埋在心里的那份遗憾。”
“俺们大人没学好, 孩子 可不能再荒了!”来自河南农村的刘剑树四处托人找关系才使儿子上了太原市一所重点小学。但刘剑树仍不放心,又给儿子报了3个“兴趣班”。 孩子 成了实现家长理想的替身。
做家长的有时比 孩子 还累。原丽仪为了专职作女儿的“陪读”,三年前从一家广告公司辞职,每周陪6岁的女儿转战于4个“兴趣班”,晚上还要督促女儿复习当天所学科目。对于自己过早地退居“二线”,原丽仪这样解释道:工作和女儿只能选择一个。尽管有时很失落,可 孩子 是自己的希望,做出点牺牲也在情理之中。邢明远夫妇三年前下岗,但还是咬着牙给5岁的女儿报了两个“兴趣班”,每月支出近400元。“女儿每月的花销是家庭收入的一半。但愿女儿有一个美好的前程。”邢明远苦笑着说。
专家 :没有快乐童年是人生的一种缺憾
艺术教育真能成为 孩子 成长的“妙方灵药”?太原市教育局 幼教 处特级教师田小真直摇头。“没有快乐的童年,就是人生的一种缺憾。幼儿教育关键是为了让 孩子 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童年乐趣。 孩子 在重负下,天真过早地凋谢,这在以后是不可能弥补的。”
过早、过多地对 孩子 进行机械的艺术技能训练,只能使 孩子 的心灵受到伤害和窒息。5岁的李海贞已经成了重压下的受害者。一年前,在妈妈的要求下小海贞学习钢琴、舞蹈、英语。半年之后,海贞吵着不愿意去上课,家里的钢琴也被砸坏了。情急之下,妈妈领着她看了心理医生。面对心理医生,她眼泪直流:“实在太累了!”经诊断,小海贞患了典型的厌学症。
“学艺学什么?要学表现美的技巧,但更要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感受美的心灵。拔苗助长现象只能扼杀 孩子 的兴趣。”田小真激动地说。
此外,由于管理上的疏漏,“兴趣班”鱼龙混杂,师资良莠不齐,教学场地因陋就简。刘虹给女儿报美术班时,看到的宣传海报上写着“环境优美、设备齐全”,“没想到美术班竟是在老师的家里开张,6岁的女儿学了两个月连基本的色彩也分不清。”刘虹气愤地说。“许多‘特长班’、‘兴趣班’,光想着赚钱!”
谈到幼儿“学艺热”,太原市教育界的一位人士颇显无奈:现在小学升初中都有特长加分,特别是对于报考重点中学的 孩子 ,特长分往往能够拉开与同学的距离。这就难怪家长热衷于让 孩子 学“艺”,他们多数是想培养 孩子 的“一技之长”,近看是为了上个好学校,远看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这种“市场需要”使形形色色的“兴趣班”长盛不衰。可以看出,升学与就业压力是“特长班”兴旺的真正背景。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