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指出,用不用高价文具与学习成绩好坏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
“书包150元,文具盒120元,橡皮8元,卡通铅笔套装60元,自动转笔刀55元……”郑州市民王女士新学期给女儿购买的文具清单上,显示着这样令人惊讶的数字。
新学期的到来,对学生来说似乎一切都是新鲜的。因此,自然而然,这样一份类似的文具清单,几乎顺理成章地成为每个学生家长在 孩子 开学前都要进行的消费“习惯”。
然而,自开学以来,记者连续接到一些市民针对文具价格问题的反映。“不买好文具, 孩子 不高兴,买吧,又给家里增添了很大的负担。”对目前的高价文具现象,许多家长非常忧虑。
现象惊
高价文具以“噱头”取胜
“开学以后,同学们都换了新书包,我的旧书包不好看,功能也少。”10月15日,在郑州市某商场,一个小学三年级的 孩子 昂着头要求妈妈给他买一款新书包。
在几家大中商场的文具柜台,记者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普通价位的文具种类并不缺乏,普通铅笔0.5元一支,转笔刀0.5元,直尺1元,文具盒5元,自动铅笔2元,却购者寥寥,而一些高档文具用品柜台前却“热火朝天”,文具盒普遍在30元以上,做成房子、汽车等形状的转笔刀都在30元以上,最普通的学生书包也要60元左右,高的可达数百元。销售人员介绍说,目前销量较好的文具主要集中于功能繁多、外观漂亮的中高档文具,低价文具购买者相对人数较少。
120元的文具盒上多了一个可以弹奏的“钢琴”,98元的文具盒不用打开而是按按钮,16元的铅笔上印有美观可爱的卡通图案,8元的橡皮是带有香气的拖鞋形状。一个5元钱的文具盒与一个上百元的文具盒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许多家长对 孩子 购买高价文具的请求“来者不拒”
在得知记者采访后,一家文具店的店主说,现在的 孩子 在购买文具时,并不考虑实用不实用,他们只是单纯地追求时尚。流行《流星花园》的时候,印有F4的文具和作业本就好卖,《灌篮高手》、《火影忍者》火起来的时候,有这样图样的文具盒都卖疯了。
“现在的 孩子 主要是追求外观和功能。”一位业内人士坦然表示,一个价值近百元的多功能文具盒在使用寿命上肯定不如一般的金属文具盒,但比较便宜的文具无论从外形还是色彩上都欠缺价格较高文具所具备的足够吸引 孩子 的噱头,“比如说加上一台小钢琴,安上一个玩偶,换一个卡通包装等”。
这样的文具,随着流行趋势的改变,也成了 孩子 们频繁更换文具的主要原因。
家长叹
高档消费背后是无奈
一位家长这样算了一笔账:一个 孩子 开学,就算中档的学习用品也要备齐这些:书包、文具盒、钢笔、铅笔、转笔刀、尺子、橡皮等,再加上二十个作业本。
记者在文化路、黄河路等路段部分学校的调查中,接受采访的61名学生家长中,开学时给 孩子 购买文具超过300元的有51位,占了总数的83%。绝大多数家长认为目前的文具价格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虽然文具价格偏高让家长们非常头疼,但为什么家长们对高档文具还是趋之若鹜呢?
在采访中,家长们多次提到了一句话:“害怕影响 孩子 的学习成绩。”一位姓关家长的话或许可以解释家长们的这种疑虑。
这位家长表示,他的儿子在创新街小学读小学三年级,因为他从小教育 孩子 勤俭节约, 孩子 现在在学校几乎成了“另类”,当别的 孩子 大多使用漂亮的高档文具时,他坚持给 孩子 买普通文具,并要求文具不坏不能换。“前几天, 孩子 突然很严肃地为此跟我理论过一次,说他在同学中间已经快成‘另类’了。” 孩子 虽然很懂事听话,一向节俭,但听了他的话,觉得心里有些难过。
他颇为担忧地说,不知道坚持这样做,会不会形成 孩子 的自卑心理,对他的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他说自己现在怎么也想不明白,过去倡导的勤俭节约,到了现在,为何会成为“另类”啊?
老师说
文具与成绩不成正比
当高档文具越来越风行之时,这些文具真的如家长所预期的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吗?记者采访了郑州市一些中小学教师。
纬五路第二小学校长王瑛说:“ 孩子 本来就是一个家庭消费的中心, 孩子 的学习用具方面家长更不会含糊。我们也注意到,现在学生文具在走向高档化、频繁化消费。”
她说在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文具频繁更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攀比的心理造成的,一些家长本身也存在这种心理。
“火车转笔刀、可以兼做玩具的直尺、多层抽屉状的铅笔盒……这些外观漂亮的文具,每个学期老师们都会从学生手中收到不少,因为学生上课时这些漂亮文具就摆在桌面上,学生很容易走神。”纬五路一小的一位老师指出,虽然这些文具价格不菲,但只要学生要家长一般都很舍得买,“有的家长认为买来这样的文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却适得其反, 孩子 们被五彩缤纷的外观所吸引而影响了学习的注意力”。
郑州七十一中王洁老师说,那些加有多种玩具功能的文具是小学生们的钟爱,而初、高中年级的学生们对这些已经不感兴趣了,他们喜欢的是电子词典等电子产品。电子词典一般有听音乐、打游戏的功能,经常会有学生上课时听音乐、打游戏,不注意听讲。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一般在课堂上没收,但课后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后还得还给学生。情况严重的最多也是叫家长来拿,可是过不了几天,又回到学生手中,因为家长们大多认为这些东西有助于 孩子 学习,“但我个人认为,电子词典助长了学生的惰性,还不如拿本词典动手查好呢”。
不少小学老师也呼吁,文具生产厂商应多考虑文具的实用性,家长给 孩子 买文具时不能跟 孩子 一样被其花哨的外部包装所迷惑,这样会影响到 孩子 的学习质量。
专家 析
关键是家长正确教育
低价文具真的会形成 孩子 的自卑心理,进而影响学业吗?
在谈到这个问题上,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心理 专家 胡雄教授很明确地表示:“家长们根本没有必要追求高价文具,这样不仅不会起到树立 孩子 自信心的作用,反倒会形成 孩子 不康的心理,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
他说,近年来,他们已经接到了许多家长对于类似的情形进行咨询, 孩子 们的高消费已经成了困扰许多家长的实质性问题。一方面,显示出了目前消费水平的提高,但更多的则是家长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欠缺。
胡教授说,在高价文具的购买上,首先要认清的是一个概念,那就是文具本身只要满足学习的需要就已经足够了。而商家们推出的高价文具本身带来的一些额外的功能,其实只会形成 孩子 的炫耀心理,在上课时分散注意力,对于学习不仅作用不大,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其次,家长们要认识到,这样的攀比对 孩子 的成长其实非常有害,从心理学行为的角度来看,长期会形成 孩子 错误的价值观和心理,比如不再以学习成绩作为目标,而是靠名牌和高价文具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这会使 孩子 适应环境和挫折的能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形成心理疾病。
胡雄教授还提醒说,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给 孩子 们买他们想要的东西,就是对 孩子 的爱。但是这样的爱并不是 孩子 真正需要的爱,不仅不会养成 孩子 康的心理,反而当 孩子 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会让他们有爱的缺失感,对 孩子 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一味地对 孩子 姑息迁就,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胡教授建议,在高价文具的问题上,关键还是在于家长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 孩子 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价值观念,培养 孩子 正确的消费观念。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