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部本月初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乍看起来似乎与人们的想像相去甚远:网络新生代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居然是可能连识字数数都还不太灵光的托儿所里的小 孩子 们。
 但统计数字足以证明这一结论的可信度:在美国的托儿所中,大约有23%的 孩子 上网。这一比率意味着,托儿所里每4个 孩子 中,就有一位掌握了甚至连部分成年人还未学会的上网的本领。
 上网比率23%
 根据教育部的这份调查报告,构成这一“网络新生代中人数最多的群体”的托儿所幼儿,年龄在3至5岁之间,上网者比率在23%上下。
 如果把年龄略大、在学前班就读的 孩子 也算在内,上网者比率还要高,大约是32%。
 报告说,无论是在托儿所还是在回到家里,幼儿上网通常是为了参与互动游戏,以及浏览教他们识字、数数、以及儿歌的动画网站。
“幼儿通常分辨不清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区别。更何况他们生在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所以理所当然视网络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育部内负责技术事务的官员苏珊・帕特里克这样解释 孩子 们对网络如此“感冒”的原因。
 不过,虽然有些 孩子 上起网来比大人还要熟练,但报告指出,“对于大多数 孩子 而言,基本上是在大人指导下上网”。
 这一论断得到了作家弗朗西斯・亚历山大的认同。“学龄前儿童上网时通常有大人帮忙,”她说。
 亚历山大对幼儿上网现象进行过专门研究,曾出版过一本“幼儿上网指南”。
 最爱网上发邮件
 正是看准了幼儿上网商机无限,不少出版公司和网站纷纷开辟专为幼儿设计的特色网站。
 比如,著名儿童读物出版公司“斯科拉斯蒂克出版社”就在自己的网站上为幼儿开设了专区。幼儿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阅读和写作,还可以和童话故事“大红狗克利福德”中的小动物们玩互动游戏。
 目前,美国国内仅专为学龄前儿童开设的教育网站就有几十个之多。这些网站以“以教为本,寓教于乐”为宗旨,很受 孩子 们欢迎。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芝麻街”和“巴尼和它的朋友们”。
 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写信是幼儿在网上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
“每个人都喜欢收到别人的来信,小 孩子 也如此。加上他们特别没有耐心,所以在网上给奶奶发信后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受到回信,这会让他们乐疯了。何况,听到奶奶在信的开头写到‘我收到了你的来信,’可以给 孩子 一种他们最希望得到的认同感,”亚历山大如此分析。
 玩转电脑高手多
 除了能够熟练上网,现在把电脑玩得倍儿溜的幼儿越来越常见。
 教育部的报告表明,托儿所中有三分之二的 孩子 会操作电脑。如果再算上学前班的 孩子 ,比率更高,达80%。
 报告以位于华盛顿的“阿诺德&波特儿童中心”为例,描述了年纪在4到5岁的 孩子 在这里玩转电脑的场面。
孩子 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台电脑,学习如何通过电脑解决问题、同时锻炼手和眼睛的协调性。
 在中心负责人萨利・埃塔利看来,电脑在教给 孩子 们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塑造 孩子 们的性格。
“即便身为成年人,我们不是也经常在鼓捣电脑时畏手畏脚,怕把电脑搞坏了,怕按错了哪个键把资料全丢了,\\埃塔利解释说,“现在, 孩子 们在学习电脑的过程中,可以学到敢于冒险的精神,并且会变得更加愿意接受挑战。而和同伴一同学习使用电脑,还培养了 孩子 们的团队意识。”
 也有潜在危险
 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美几乎每座学校都可以上网,平均每5个学生就拥有一台电脑。一些学生玩起电脑来甚至比老师还要在行,而且这样的学生高手越来越多。
 供职教育部的帕特里克说曾有一位高中生对她说过这样的话:“你们那一代是伴随着音乐长大的,而我们这一代是伴随着电脑长大的。”
 但在教育家眼中,如此便捷的上网条件却未必全是好事。他们警告学校除了要避免让学生在网上看到不适宜他们看到的东西,还要注意网上教育的进度一定要和 孩子 心智发展的阶段相一致。
专家 认为,后一点同样适用于托儿所里的幼儿,但却往往被疏忽掉了。
“幼儿在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方面有着无穷的能量,从积极的角度讲,电脑是很好的帮手,”美国全国幼儿教育协会执行理事马克・金斯贝格警告说,“但把一个三、四岁的 孩子 放在电脑前也有潜在的危险。如果网上的教学内容需要他们暂时还没有掌握的绘画或者识字技能才能完成,将会让 孩子 产生紧张、恐惧和厌学的心理。”(完)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