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逾八个月的首轮咨询后,《澳门教育制度》草案咨询文本前日刚“新鲜出炉”。教委会委员梁庆庭认同,新阶段的教育目标逐渐明确,统一中学学制,提升幼儿、职中教育重要性等多项突破,对本地教育长远政策发挥前瞻性作用。
 规划目标更清晰
 梁庆庭认为,教改的核心是透过法律形式,把各界综合意见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政策。一九九一年订定的《教育纲要法》,部分已不能适应当前政治和社会形势,其中,回归教育便是典型的例子。如何体现和强化年轻一代的国民、公民意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经过社会长时间推敲和讨论后,新文本提出的教育规划目标更清晰,而且具备应有的前瞻性。例如�U对两种中学学制提出指导性方向,肯定现时部分中学奉行的三加二模式,未来有需要统一为初中三年加高中三年,适应社会发展,且不忘吸纳社会上过渡安排的建议;在尊重教育多元化的基础上,尝试设定框架,提升职中的教育层次,非只侧重文化课;创立教育发展基金与现行教学津贴制度互补,对提高教学质素发挥更大作用。此外,吸收过往经验,新文本详细订明基础教育、免费教育、义务教育的概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又首次把持续教育、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等教育新名词,纳入《教育纲要法》的长远规划。他形容这些都是融合社会智能的结晶。
 须配合社会发展
 对于免费教育应上延至高中,还是下延至 幼儿园 低班及中班的问题,梁庆庭认为,根据国际有关“零岁教育”和“早期智力开发”的研究,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他倾向免费教育首先往下扩展至幼儿教育的两年。至于高中阶段的困难学生,他支持当局采取针对援助措施,放宽家庭入息上限,把检讨后的津贴金额大幅提升至最高九千元,是建基于高中教学成本约在七千至一万元之间,具有客观根据和现实意义。梁庆庭强调,教育制度不应只着眼于短期的资源分配,更重要是配合社会发展,描绘未来长远的教育规划蓝图。
 考虑到教改的重要性,政府少有地在拟法过程中透过咨询文本,公开征集修法意见。梁庆庭认为,政府今次以较长时间广征社会及业界意见,咨询成效肯定更好,“黑箱作业”的说法难以成立。第二咨询文本出台后,期望当局进一步扩阔咨询范围,做到集思广益。
摘自《澳门日报》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