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上一期的推送中,我们介绍了一个观点。美国学者将那些不停观察孩子活动,随时发出评判声音的父母称之为Helicopter Parents(直升机父母)。 在后续的评论中 “我觉得我们老师也是这样。在一日活动中不停的在指挥孩子干这个做这个,有些时候是可以放手给孩子的,但我们却为了节约时间,为了所谓的省事而剥夺了孩子学习与发展的机会!” “ 幼儿园里 ‘直升机老师’出没 ” 听听孩子们的想法 辛昊霆(5岁半):“直升机老师”,就是那种什么事情都要管我们的老师吧! 李昊宸(5岁半):如果我被“直升机老师”的唠叨打扰了,我会很生气。我感觉,自己玩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要打扰我呢? 姚成暄(5岁半):如果有一个“直升机老师”总在我的头顶盘旋,我感觉就好像一条线被打断了。要是和这样的老师在一起,我会很生气。 看来, 孩子们不喜欢“直升机父母”, 也不喜欢“直升机老师”…… 可是…… 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时, 为什么总喜欢发出指令呢? 教师A 我是一名新教师,工作没有什么经验,也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们相处,孩子们也不太听我的。所以,每次,我都只能用很高亢的声音和孩子们说话,才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 教师B 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我都要说很多的指导语。比如,吃饭要扶碗,一口饭一口菜;外出时要提醒他们,不要打闹;每项活动之前我要提要求,活动中要有指导,活动后要有评价。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成人的引导和教育。 教师C 其实做一名幼儿教师,真的太辛苦了??。每天只要一上班,神经都是紧绷的。班级里的孩子们的数量很多,我们生怕有一丝一毫的闪失,只能反复的使用那些指令性的、甚至有些严肃的语言来要求孩子们。 教师D 生活中,我是一个不喜欢被唠叨的人。可是在工作中,不知怎么不知不觉的自己就变成“鸡婆婆”了,每天都要说好多好多的话……和孩子们相处,如果不说话,还有什么更好的教育方法吗??? “ 你是‘直升机老师’吗? ” 小 测 试 在幼儿园,每天要说多少句话? 我们对幼儿园里的14名教师,一小时中的工作指导语言进行了记录与分析。 发 现 14名教师中,1小时内指令性语言频率高达100句以上的有两名教师;有十名教师的指令性语言超过了50句,占到了统计人数的71%。 之后,我们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语言进行分析。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自己的语言中有无效语言;有六名教师认为,自己无效语言的数量超过了话语总数的50%。 “ 幼儿园里也有这样的一群教师,他们总是能够敏锐觉察出孩子的需要,并给予回应。我们称之为Safe base教师。 “面对孩子, 他们常常会问自己……” 我信任孩子吗? 我和这份工作的内心联结在哪里? 和孩子在一起时,我能够感觉到美好吗? “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和“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是我常思考的问题吗? 为什么要思考这些问题?因为它呼应了和教师在一起时孩子们心中的那些疑问: “你懂我吗?”“我能信任你吗?” “你能让我展翅高飞吗?” “你能听到我的心声吗?” “这里是一个公平的地方吗?” 【问题摘自《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玛格丽特·卡尔著(新西兰)周欣等译】 “面对工作, 他们喜欢思考……” “总是捂耳朵的豆豆” 区域活动中,我请小朋友去喝水,大部分小朋友都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放下玩具去喝水了。只有豆豆还在桌边捏橡皮泥。我喊了一声:“豆豆,去洗手、喝水了。”豆豆放下橡皮泥,却又在教室里溜达了起来。我继续说:“豆豆,快点来,小朋友们都快喝完水了,你还没去洗手呢,你需要加油了……”,豆豆用手捂住了耳朵,低着头不说话。 午睡时间到了,小朋友们准备睡觉。豆豆脱完了衣服在床上走来走去,我问:“豆豆,把被子盖好,不然会着凉的……”,豆豆坐在了床上,开始抱着被子玩。我走到豆豆身边:“都提醒你好几次了,赶紧盖好被子,不然又着凉了”这时候,豆豆又捂起了耳朵。 豆豆总是“捂耳朵”的动作引起了我的关注。于是,我悄悄问他:“刚才老师提醒你,你为什么捂住耳朵?”豆豆不说话。“你是不想让老师提醒你呢?还是不想让其他小朋友听到老师提醒你?”豆豆点了点头。 我发现,一天里,我总是不自觉地提醒孩子做这个、做那个。这和“直升机父母”一样啊,时刻提醒孩子跟上成人的要求。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己一呼一吸的节奏却被打断了,他们会有紧迫感,甚至厌烦感。 这几天,我打算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个话题:“你们喜不喜欢被老师提醒?”期待着从孩子们的身上听到更多的“真知灼见”。 来自李文老师 不小心就会掉入的 “直升机陷阱” 上一周,关于“直升机父母”的讨论,让我突然意识到,和小班的孩子相处,处处是“直升机陷阱”啊! 跟孩子相比,成人“知道”的实在太多了。当你看着孩子的种种“不和你意”的行为,是“指点江山”?还是暂时“静观其变”?绝对是两种境界。 东东拼好了积木,邀请老师来看,是回应:“很好,继续……”还是,提出建议,“很好,不过,你要是这样就更好了”? 当当走到老师门前:“老师,帮我提一下裤子。”是直接帮忙提好?还是要加上几句“训诫”的话语:“还不会提裤子,以后我可不帮你了,你要赶紧练习”? 叮当带来了一张贴纸,想让老师帮忙拿着,还小声地说:“不能给别人,因为我是个抠门孩子,我谁也不想给。”老师是表示知道了,之后和她一起分享这个秘密?还是立刻展开评判:“抠门孩子可不好。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大家是好朋友,要懂得分享才是”? 区域活动,彤彤把好朋友壮壮搭的积木推倒了,还大声对壮壮说,“我刚才把你搭的积木弄坏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我今天去打针了,我不高兴!!!”老师是先看看情况再表态?还是“零容忍”,冲上去就教育彤彤一番:“你再不高兴,也不能去破坏其他人的作品,要是别人弄你的,你高兴吗?”等等…… 儿童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不断改变的过程。接纳他们犯错误的同时,就是接纳他们的成长规律,不是吗?! 来自王玉洁老师 “ Helicopter / Safe base 其实是可以选择的…… ” “儿童,成人的老师” 王子今(4岁):如果老师能像小猫咪一样轻轻说话,我觉得她就不是“直升机老师”! ?嗯,明白了,说话要温柔、轻声,这样的老师你们喜欢。 杜星璇(3岁半):老师不要总是生气。要不我带块糖,老师吃了就会说甜甜话了。 ?是啊,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是那些爱生气的老师就爱唠叨孩子们。这你们都发现了,好厉害啊! 王逸帆(4岁半):如果老师真的很烦,特别想说话的时候,可以告诉我,我可以抱抱她。 ?孩子们的想法真让人惭愧。看来,老师们要努力了,学会控制的情绪,尝试找到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 胡曦文(5岁):如果一件事情只说一遍会怎么样。试试看? ?嗯,这是一个好办法,一定要试试。每天都要记得,这样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陈刘芷蘅(5岁半):如果你是一个心平气和的老师,我也会平静一些。 ?看来,不做“直升机老师”而能够成为“安全岛”老师最大的秘诀是,让自己的内心保持平和与淡定。 名 师 观 点 2016年10月29日 “以儿童为中心” ——“常规”培养的出发点 过去的很多年,幼儿园教育都在强调儿童“常规”的养成。儿童每一项活动背后都有教师的要求与评价。而教师们也依靠这些“常规”完成着班级管理。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成为了专业领域里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最关键的一个词。那些常规指令清晰明确、对儿童管理有序的教师也成为了这个行业公认的好教师。 但是,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儿童的形象已从过去被动的、被管理的形象转变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的形象。因此,儿童对教师的期待与渴望,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师们应该努力达成的成长目标。随之而来的,教师的形象也需要被重新刻画。 “Safe base”教师 ——幼儿教师新形象 在依恋理论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儿童在婴儿期的时候需要和至少一位主要的看护人建立关系。如果一个人能够给予儿童更多的照料和互动,就容易成为儿童最重要的依恋对象。在敏感和回应积极的照顾者面前,婴儿会知道自己身处一个安全的环境,从而进行更多的探索。婴儿的“Safe base”,我们称其为“安全岛”或“安全基地”。 依恋理论提醒我们,婴儿阶段形成的依恋关系一直会影响我们今后的生活质量。成长中的幼儿,同样需要“Safe base”与敏感的回应者。儿童身边的人要成为他们安全岛(Safe base)。而这一切的实现,在幼儿园里,只能由教师来承担。 在儿童看来,一位敏感的照顾者的标志是,能够控制并且修复交流被打断的情况。教师不仅是为儿童提供安全基础的成人,也是敏感的、能够及时呼应儿童的教育者。 今天,“解读儿童”、“读懂儿童”等观点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如何从心理层面解读儿童的需求与发展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方向。 最后,我想说,幼儿教师不应是“直升机”,而应该是孩子身边的“安全岛”,是觉察敏锐、积极呼应孩子,懂孩子、爱孩子的人。 PS 这期内容的选题与观点是我和周菁老师一起讨论、完成的。思想的碰撞带给了我们彼此很多的灵感与喜悦! 编辑制作:周冉老师; 欢迎“留言”评论,期待您的参与!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微信号:Huhua-Edu-Workshop 胡华-名师工作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 -=||=-收藏赞 (0) ×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 解锁阅读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