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初期,都有很多新小朋友进入幼儿园,而每年此时都会有一些孩子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或是不愿意接触新的环境、新的人,而产生心理压力、陌生感,甚至是恐惧感,难免会引发“新生哭潮”,大人小孩都不好受。为了减小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症”,从现在开始,家长就要着手给孩子做入园准备了,加大对孩子生活技能和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生活,
对宝贝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变化
1
小朋友入幼儿园前,2-3年的时间都是和家人在一起,吃喝玩乐都是在家里。3岁,突然要和老师以及陌生的小朋友相处,突然要在陌生的环境里吃饭喝水睡午觉,那种变化对于小宝贝还是非常巨大的。
提前做准备,
才能减少入园后“一月一病”
培养孩子符合幼儿园的生活技能和习惯,可以让孩子入园后做最少的改变,让入园前后的生活轻松衔接,使宝贝有足够的精气神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利于宝贝有好心情,也益于减少秋季入幼儿园后的“一月一病”。
培养孩子符合幼儿园的生活技能和习惯,可以让孩子入园后做最少的改变,让入园前后的生活轻松衔接,使宝贝有足够的精气神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利于宝贝有好心情,也益于减少秋季入幼儿园后的“一月一病”。
给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01
让孩子提前认识幼儿园
可以经常带孩子到本园参观,观看别的小朋友做早操、玩游戏。让孩子知道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那是一个美丽、好玩、快乐的地方。而不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
02
让绘本帮忙处理分离焦虑
心理方面,可以给孩子读绘本故事,比如《小魔怪去上学》、《小鸭鸭去上学》、《魔法亲亲》、《一口袋的吻》等故事,让孩子先做好分离准备。
03
不要传达负面情绪
一定一定不要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前说类似“你再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这样的话,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幼儿园形成最早的不好的印象,让孩子在入园时有逃避心理,甚至有的孩子都上了一两个月了,到幼儿园门口还不愿意去的!
培养与幼儿园匹配的饮食生活习惯
01
培养宝贝自己吃饭
从现在开始别再追着宝贝喂饭了,让他自己坐在饭桌旁,尽量自己吃饭。有的妈妈说到幼儿园再培养,即使幼儿园老师可以给喂饭,但她总表扬会自己吃饭、吃饭快的宝贝,宝贝不会吃饭自己也会觉得不开心,这种不开心会造成易患病。
提前调整饮食时间及结构,与幼儿园的饮食安排越接近越好。至少胃肠不需要重新适应,利于消化吸收。
02
让宝贝学习自己喝水
锻炼宝贝自己拿水杯喝水。经常看到3-4岁小朋友喝水还是妈妈或者姥姥给举着杯子。幼儿园没有人帮忙,他可能就喝会很少,喝水少容易生病哟。
03
自主小便
入园前宝贝要学会控制小便,需要小便时能够自己完成,而不是需要家长帮助穿脱裤子。如不能掌握这些,老师也会帮助,但宝贝容易发生尿裤子的情况,尿裤子宝贝不敢说,有时湿裤子穿一天,易患病。
04
大便时间
在培养宝贝大便习惯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适合幼儿园生活。
大多数宝贝都不愿在幼儿园大便,可能由于不好意思、不会擦屁股或者害怕。或者也有小朋友在家大小便都是家长提醒,幼儿园没有家长提醒就忘记了。
所以培养宝贝大便习惯时要尽量在早晨或晚上,而不要在中午,如果平时是中午大便,他就会憋到晚上,易导致大便干燥。
05
与幼儿园相同的作息时间
家长需要提前了解宝宝未来在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什么时候午睡,早上几点起来,晚上什么时候睡觉,然后尝试在家里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来逐渐调整宝宝的作息习惯。
上幼儿园是每个孩子成长途中一个值得祝贺的里程碑,从家庭走向集体和社会,这一转变充满挑战,可正是在哭哭、闹闹、笑笑的过程中,他们慢慢地积蓄好前进的能量。所以即使不舍,咱们也要尽量帮孩子早些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1
要“长期坚持”忌“上上停停”
如果宝宝的康状况是正常的话,还是要坚持上幼儿园。切忌上上停停,让宝宝觉得只要哭闹就可以不上幼儿园,成人的坚持很重要。
有的孩子刚入园时,哭闹比较严重,吃饭也不如在家多。家长感到很心疼,便想送上几天,在家里休息上一天,给孩子调理调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存在误区的,当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后,再来幼儿园会感到更加陌生,特别是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还没有建立起与老师之间的依恋感情,送送停停会让孩子的适应过程事半功倍。坚持送园,对孩子的适应至关重要。
1
要“平和说再见”忌“哭”忌“欺骗”
1
要“果断离开”忌“优柔寡断舍不得走”
1
要“分享快乐”忌“传递给负能量”
1
要“保持平静”忌“刨根问底”
1
要“积极配合”忌“偏听偏信”
孩子们对幼儿园的适应时间,因人而异,有些一周左右就完全适应,有些孩子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因此,家长们请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不正确的引导方式,会延长孩子的适应期。最后,在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过程中,家长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轻松、愉快地和宝宝们谈论关于幼儿园的话题,避免将自己的紧张情绪传递给宝宝。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江苏省如东县青少年宫附属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