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孜琪爸爸 图:刘玉老师、陈星蒴奶奶、胡馨月、房钰琼、李晨恺、刘荣瑄、张嘉澍、石承册妈妈团
近日,混六班家长们期盼已久的开放日活动如期举行,家长们难掩激动心情,早早在门外安静等候。
在进入幼儿园生活以前,孩子在家长的关注下一步步成长,家长能看到孩子生活中的一切变化,能理解孩子每一个微小动作的含义。自从进入幼儿园生活,孩子真正地脱离了家长的视野,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玩伴、甚至于自己的小秘密……这对于很多过度关爱自己孩子的家长来说,面对着开始一点点独立,拥有更多个人生活和思考空间的幼儿,需要时间和心理的过渡。家长们也真心地好奇:孩子在幼儿园是怎么生活和玩耍的?如何照料自己?以及如何与别的孩子相处?开放日活动就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窗口,让家长有机会深入了解孩子在班级里的表现,看到孩子有别于在家里的一面。
家长陆续有序地进入教室,看到孩子们正在进行午睡起床后的室内运动。在静雅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圈,伸直胳膊,缓缓往前移动。因为老师的提前交代,孩子们并没有被家长的到来干扰,只是有一些眼神交流,认真继续着自己的动作。老师还拿出一个装有小石头的盒子,让每个经过的小朋友拿一个捧在手心,看看谁能一直保护好自己的宝贝。在这样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平衡能力,控制自己情绪以及训练保持安静的能力。
运动结束,小朋友们各自搬好自己的小椅子排队坐好,老师弹着钢琴,带领小朋友为家长表演最近学到的歌曲。小朋友们整齐地唱着,小手还做着相应的动作,画面充满着童真童趣。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的了解班级静雅文化的内涵,这次公开课的手工活动环节以亲子陶艺为主题。老师用电视屏幕播放了这次手工的内容:用陶土做茶具。老师详细介绍了茶具的种类,形式,重点介绍了茶具的材质:包括玻璃、陶瓷、铁、紫砂等等,并和孩子们进行了互动问答。然后小朋友各自找到自己的小桌子,开始做自己喜欢的茶具。小朋友拿着分到的陶土,开始捏着,有些小朋友捏得快,很快就做了好几个;有的小朋友做得慢,但是却很精致,共同的是每个孩子都玩得非常开心,欢笑声不断。老师时不时地也会参与进来指导一下,并把一些小朋友做的成品给别桌的小朋友看,让小朋友们相互借鉴学习。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摆到展台上,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充满小孩子们的独特创意。
将传统陶瓷艺术“搬”进课堂,让小朋友们在切身体验中感受陶艺的魅力,这个过程既能满足孩子好动、好奇的需要,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们享受玩泥的快乐,体会古老陶艺的厚朴。
手工环节结束后,孩子们排队洗手、接水喝,表现出很好的自理能力。
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在各个活动区,孩子们结伴玩耍,有些聚集在茶艺区,分享茶品;有些在玩具区玩着各种玩具,积木,做各种游戏。
通过这次开放日活动,家长们加深了对孩子的了解,感觉在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生活的时间里,孩子真的长大了成熟了,自理能力迅速提升。记得第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就举过一个例子,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幼儿园开放日活动就为家长提供了这样一个了解孩子的平台,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独立、强大;老师比我们想象的要辛苦、细心;幼儿园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影响深远。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好好配合老师的工作,对于老师反映的问题及时帮助孩子纠正。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的一场目送的过程,在家时拼命的亲密,进园后得体的退出。我们播种阳光与爱,就会收获光明与希望……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青年路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