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递幸福
— 读《家庭教育》有感
受学校的推荐,假期带娃之余,我抽空阅读了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这本书。读完第一感觉是没有谁比鹤琴老先生更痴迷于做父亲了,这个人就是生来做父亲的,他把父亲这个角色扮演到了极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称这本书为“儿童幸福的源泉,它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看完之后,我自己也觉得很幸福,我是个幸福的母亲。真的,那几天,我蜷在沙发上看,晚上等女儿睡了再打开灯窝在床上看。那种简单的幸福,你看了才知道。我叹服文字的力量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在鹤琴老先生看来,家庭教育中培养良好习惯最重要。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用;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因此,陈鹤琴老先生告诫我们年轻父母们:“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要打破一个坏习惯的时候,留心不要养成一个新的坏习惯,并形成‘第二天性’。”我们不但要从小教起,而且要从小教好。
父母采取的教养观念及方法对于儿童的心理、身体、行为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认为,儿童身上的坏毛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养成的。如儿童撒谎的毛病经常源于父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儿童的哄骗;或是母亲、父亲采取谎言、欺骗待人接物方式对儿童产生的影响。在培养、教育儿童过程中,父母能否以身作则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父母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待人接物态度、做事方法、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对于儿童的性格、情感、审美、生活态度等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同时,不同父母采取不同教育方式,会取得不同教育效果,使儿童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因此,儿童教育的根本是父母教育。
养育小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之一,其中有多少惊喜和欢笑,多少感悟和思考,它给我们父母的心灵仓库增添了多少无价的珍宝。父母从孩子那儿收获的这一切并不比为孩子付出的少啊!如果说感恩,我赞同感恩应该是相互的。
暑假中的某日,禾宝邀请我和她一起去生态公园玩。对女儿来说,两个小时收获还是很大的。我们亲眼看见一只青蛙在长满荷叶的水池里游泳,可爱极了!我们用小零食,小馒头喂了鱼。在喂鱼的时候,禾宝轻轻唤我:“嘘,妈妈,你看,鱼儿们是有耳朵的,你看,我轻轻喊他们来吃,他们一群一群的就游过来了,一点也不害怕,胆子大的狠呢!”我和女儿还近距离观察了蝴蝶、蚯蚓、蜻蜓,蚂蚁搬家。尤其是观察蚂蚁搬家实属我的创意,宝宝足足观察了二十分钟。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感觉真好!那一刻,我也收获了简单的纯粹的幸福。如果没有孩子,我肯定不愿意在大热天出门晒太阳,大概就蜷缩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电视或看电脑,哪会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最近发现女儿开始使用一些成语。比如,看着晚上车水马龙的江东路:“哎呀, 五彩缤纷的灯光!"看着她吧唧着小嘴,然后咪起眼故作满意状,样子可爱极了!她会说:“妈妈我要做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她也会说:“五颜六色,呵呵!”
有次更有趣,在公园,她一边看着河里的大白鹅,一遍吟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是几天前刚教的一首唐诗。如果没有孩子,我哪会享受到如此童真童趣。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原是极简单的。人们轻慢和拒绝神的礼物,偏要到别处去寻找幸福,结果生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
陈鹤琴老先生说:“父母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应从卫生习惯上入手,如儿童早起穿衣、洗漱、便溺、饮食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认同这样的观点,劳动教育是孩子最好的教育课程。
禾宝一直是个能干的孩子,无论体能还是自理能力。暑假因为疫情,我和孩子在家居家隔离,没有老人的帮衬,本以为生活会一团糟。实际上,禾宝每天和我在家都母慈子孝,日子很是充实。我们经常是一起午睡,一起读绘本。每每当我准备一日三餐时,能干的禾宝就出现了,帮我择菜洗菜,剥蒜头,饭后洗碗,擦地吸地。很难想象,一个三岁多的娃娃能如此厉害,每次看到禾宝肉脸嘟嘟的侧颜,认真做事的模样,老母亲都是心花怒放,连连称赞。孩子就是这样,越表扬,越来劲,真好。
当然,因为禾宝没有上过小托班衔接,虽然孩子能干,但是我还是对孩子入园有些许担忧,比如人际交往。因为禾宝一贯特别要面子的“大姐大”作风,不会示弱。此外,更困扰我们的是禾宝的分离焦虑和午睡习惯。
一开始的入园过渡期,出乎意料的顺利,老母亲也是很惊喜。但是随着入园时长的增加,午睡习惯的加入,禾宝的情绪开始爆发了。每天晚上入睡前,她就开始哭哭啼啼谈条件,不要上学,不要睡午觉,不喜欢吃饭菜混在一起的午餐。每天临睡前都要心灵按摩一番,禾宝都是带着泪花入睡的。老母亲虽然很心疼,但是原则不能让步,只能温暖而坚定地告诉她,我们明天可以继续学习更多的本领。
早上因为我上班早,都是爷爷奶奶送孩子入园。从一开始上学前的小哭,到后面一次嚎啕大哭,怎么都不愿意去。无奈的爷爷奶奶在微信上给我留言,询问是不是今天让孩子在家缓一天。
我果断请假,选择回家亲自送禾宝上幼儿园。禾宝视频里,仍然大哭不止,牛奶也没喝,并且抽泣着让我不要回去,因为她知道,妈妈说到做到。看着视频里泣不成声的孩子,我想着鹤琴老先生的那句“小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格外留心以免错误。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谆谆教诲,坚持回到了家。到了家,我做的第一个事情,是给宝宝一个大大的,深深的拥抱,安抚她的奔溃的情绪。
禾宝也是个会给自己台阶下的孩子,开始哭着跟我说“妈妈,请你原谅我这一次,就这一次不去”。我在等她情绪慢慢恢复后,温柔但是坚定地告诉她:“妈妈没有怪你,你有这样的情绪是一件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妈妈在你这个年纪做的还不如你好。妈妈这么大了,工作时还会忍不住想你,正如你在学校会想爸爸妈妈,想爷爷奶奶想家一样。”
坚持共情的原则,坚持不逃学的底线,在这样的坚持下,禾宝渐渐地渡过了入园焦虑期,每天可以很开心的和爷爷奶奶再见,到学校和保安叔叔问好,背着小水壶,轻轻松松心情愉快地入园了。哪怕因肺炎生病三四周不上学,也没有出现我们担心的分离焦虑了。我和安安老师经常交流孩子在进入小班后的情况,她从不能午睡,到能躺着不动来动去;从不动来动去,再到每天能睡一会儿,虽然入睡很慢,但是孩子在慢慢进步。看着孩子慢慢长大,真好!
“爱孩子是本能,但不止于本能。”这话对极了!记得有位大师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的”。仅止于本能来爱孩子,远远不够,因为人类社会毕竟不同于动物世界。
幼儿语言毫不逊色,同样富于独创性。这是原生态的精神现象,奇妙无比,在生命的以后阶段决不可能重现。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即把孩子看做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而如果没有教养,爱就会失去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
在孩子的性格培养上,我的做法是顺其自然,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对优点予以热情的肯定,对弱点予以宽容,点到为止,常常还一笑了之,为她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父母的责任是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在充分掌握孩子的固有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用优点来制约弱点。只要把弱点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从而减少其危害就可以了,而发扬性格本身的长处便是抑制其短处的最佳方法。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这话真不假! 家庭教育是人的一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也认为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在中国目前的学校教育现状下,家庭教育的意义更是不得小觊。我一向认为,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既是最高境界自然不那么容易达到,不懈地努力中……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她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如果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赚钱多少也不重要了。我也明白周先生所说的高贵与丰富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问题是对许多家庭而言,孩子如果没机会进名牌大学,找不到一个赚钱的职业,就没机会丰富,更别说高贵了。善良的品质可以先天获得,丰富和高贵可以吗?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本来的确没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成为教育的目标,可是它们往往是作为实现人生目标的手段和阶梯。
除了母亲的身份,
我还是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一直坚信,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幸福,
给幸福于受施的人,
也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京市鹤琴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南京市鹤琴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