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的芬兰,想成为一名老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师范教育是如何进行的?教育制度又是如何支持教师的?在此与大家分享南师学前访问芬兰教学发展中心后的感悟。
此文章转载于公众号:南师学前放眼世界。
在芬兰想成为一名老师
绝不仅仅是优秀这么简单
2019年9月3日,南师学前赴芬兰学术交流代表团来到芬兰教学发展中心进行交流。其负责人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芬兰的教育。正所谓“身为世范,为人师表。”芬兰的教育水平之所以领先全球,不仅仅是因为其具备优越的教育体制,更是因为芬兰有着一批高素质的教师。
01
严进严出的师范专业
想要在芬兰成为教师,光有优异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据芬兰第一大报纸《赫尔辛基邮报》调查显示,在芬兰,教师是最受年轻人青睐的职业,教师的受尊重程度甚至超过了总统和大学教授。但与此同时,芬兰也具备世界上最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这仅从教师学历上就可见一斑。在芬兰,只要你想当教师,哪怕是幼儿园教师,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硕士学历。数据显示,每年申请教师教育专业的总人数约为2万人,但录取率只有10%左右。申请者一般要经过两大遴选阶段,即第一阶段的国家大学考试和第二阶段的面试。学生在高中毕业申请师范学校时,除了要提供在校成绩以通过第一阶段的考试,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确认有教学热诚与创新思维。其中面试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选择当老师”。
基本上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幼儿教育的师范生需要修满180学分,班级教师和学科教师需要修满300学分,整个过程十分严格。合格的芬兰教师不仅要专业技能过关,教学主张也必须与芬兰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坚持教育公平,尊重学生个性的多样化,注重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与忍耐力。这种严格的选拔制度,从源头上保证了教师队伍的质量与理念的一致性。
02
以研究为基础的高品质师范教育
当学生通过重重考验进入师范学校后,芬兰师范院校的教学和实训体系,将使这些未来的教师接受完整的教学能力训练。经过芬兰师范教育体系打磨的教师,几乎个个拥有研究、教学与思考的多轨能力,实现芬兰人所说的“老师一样好”。
芬兰强调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传统的教师培训项目常常将好的教学法视为普遍适用的。但由于芬兰的教师教育是由教师教育团队和学科团队共同负责的,因此他们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未来的小学和高中教师的针对学科的教学法能力上。所有的教师都被要求接受培训。学习如何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进行差异化教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芬兰教师是非常注重临床经验的,老师会参与学生的讨论,问题解决小组是芬兰学校的一个常见组织。它会经历策划、实施和反思评价这样一个循环过程,整个教师教育过程都会不断强化这种做法。
专研师资培育的赫尔辛基大学教授坎萨宁指出,芬兰师范体系的唯一任务,是培育有能力的老师,并发展必要的专业品质,以确保教师生涯能够持续进步。换句话说,在芬兰,老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意愿。
03
信任为基础的包容性教育制度
在严格要求师资品质的同时,芬兰政府也相对给老师和学校最大的教学自主权。这代表一旦成为一名合格的芬兰教师,就会得到国家和学校的充分信任与尊重,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获得高度的信任与自主权。
芬兰也有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不过,和世上很多国家教育行政机构不同,芬兰教育部最重要的任务是规划全国教育大纲,对学校几乎没有行政领导的权力。
在芬兰,不存在视察学校或教师的行为。主管教育的中央教育部或地方政府,并不实施学校评鉴制度,对学校有绝对信任,再小的学校,也拥有绝对行政自主权。教委会和教育部每四年制定并公布核心课程纲要,国家核心课程纲要基本上只起到一个框架的作用。其他如征聘师资、经营管理则由各校自治,举凡班级大小、课程内容、学生课表,甚至是每年上课几学期都由学校全权负责。至于要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科书,则由老师自由选择。
就是说只要遵循国家的核心课程标准,教师可以自己决定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甚至在哪里上课、怎么上都可以由教师自己决定。教师自己决定的还包括评估学生的方式,怎样与其他教师展开合作,进行跨学科教学等等。
严格的选拔制度,高品质的师范教育,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与自主权,是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关键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学校有高度的自主性和多样化的教学选择方式,但这些都是建立在芬兰社会对教育已经形成高度共识的基础上。在芬兰,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深入到每一个芬兰人心中的神圣信条,即便在人口稀少、相对不发达的北极圈地区的学校,依然和首都的学校保持同等的建设水准和师资配置。总而言之,有发达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芬兰教育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可以复制的,也可能有其缺点,但是它绝对是一本值得仔细研读的大书。
南师学前 放眼世界
文稿 | 高艺典
编辑 | 高艺典
审核 | 王海英
转载| 颜 安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南京市鹤琴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