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王甘博士《打造0-99岁的教育社区》的讲座后,小橡树幼儿园毕业生家长、优师教研研究院张守礼老师,以《一百公里云和月》为题,向大家讲述了家长视角中的幼儿园教育与公共生活的重建。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王海英教授进行专业评论和现场互动。
张守礼老师的女儿于2017年毕业于小橡树幼儿园,用张守礼老师自己的话来说,他和小橡树的关系非常密切,女儿“入园前是邻里关系,入园后是家园关系,毕业后是社区和伙伴关系”。张守礼老师眼中的小橡树幼儿园,是“家长教育自救的学前范本,是真正关注儿童终身成长和全人教育的一所幼儿园”。
一百公里云和月——小橡树公益之旅
小橡树幼儿园从办园初就将自己定位为一所非营利的教育机构,幼儿园的校友会和家长们更是投身其中,带着孩子一起进行各种公益活动,致力于“20年后我们共同影响中国”。
2017年,张守礼老师组织并参与了小橡树幼儿园的公益之旅,用徒步行走一百公里的方式为弱势儿童群体募集善款。最终,4位徒步队员,耗时32个小时完成了这100公里的山路徒步行走,其中有11位接力陪走,23位场内外后援,共计收到1514笔捐款,和数十上百颗关注这两天一夜公益徒步的心。募集到的爱心善款共计12万+元,全部用于小橡树公益图书馆的建设,也为小橡树公益中心募集到了无以计数的关注、支持和热望。
徒步行走的过程即是践行公益的过程,其间需要的是个体的坚持和团队间的相互扶持。王甘博士说:“把公益变成一个人人可以平等参与、可以有拥有感的生活的一部分”,而小橡树的众多家长们就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相识于路、相知于途,这是一场“毅行”!对张守礼老师来说,这个活动让他更清晰、确切地认识到在小橡树里,校友、家长社群的建设一直都是小橡树的重要文化和公共基因。这是一个好的教育必须具备的要素,这也是一个家长成长的学校。
对于幼儿园,张守礼老师分享了他的四点思考:
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
他提出以下三种家园关系:
1. 权力—支配—托付—服从
第一种关系是现在大多数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家园关系,即幼儿园以专业教育者自居,对家长进行说服教育;在家长和幼儿园的联系中多以教学领域为主要话题;在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方面则多以节日的节目表演为主要代表形式。
2. 消费—满足、客户服务思维、取悦,更多开放度与参与—互动
第二种家园关系中,家长的身份更多的表现为消费者或是客户,幼儿园则是以满足用户需求、服务消费者甚至是取悦的姿态来维持家园关系。
3. 社区/社群(社群的核心功能:学习、沟通、协作)—共建型关系,共同体模式
第三种关系是家园共建关系,幼儿园、家庭、社区/社群都是教育的共同体,在孩子的终身教育中是共建关系。
家长社区的几种类型
他提出“家长社区的类型”大致如下:
资源互通、互助,如微信群、团购;学习共同体,如读书会;文艺兴趣团体如广场舞;公益项目小组;营利/实体运营;园务参与;关注,体现在家长社区的自组织与管理。
张守礼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一段小橡树幼儿园家长的语录:“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尽管不同境遇的人之间貌似隔着重山叠嶂。而我们,则有责任让人生起点各异、生活在不同断面的孩子们冲破封闭,越过山丘,相识相处,互相影响。我们可以让孩子看到,一个真实、完整的世界是怎样的,并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这样的环境和这样的情境下,可以为别人做些什么。这是一个孩子成长为世界公民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小橡树公益中心的价值所在。”
幼儿园教育与公共生活的重建
他提出幼儿园中儿童发展功能、教育专业化、功能化的导向偏重,与“社会福利”、“家庭支持”功能的弱化,会导致教育与公共生活的隔绝和脱离。因此,“重建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公共生活的联系,成为一个重大主题。它关注的既是教育的社会使命,也是探讨一种全新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教育研究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
小橡树幼儿园在尝试让教育与公共生活重新连接起来,这是一个社会话题,这也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坐标,幼儿园可以并应当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学前教育生态与机构发展的思考
他认为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公立机构的行政化管理、民营的过度市场化。未来,非营利、另类幼儿园可能是新的创新点;活教育也是大教育,更需要放宽视野,从学前教育中走出来;好的教育机构应当具备“专业性、文化性、公共性”的属性。
在王甘博士和张守礼老师热情洋溢的发言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王海英教授以一位专业幼教工作者的身份提出了自己的感受:小橡树幼儿园是一个0-99岁的教育社区,从小橡树毕业的孩子会成为幼儿园的校友,即使他们离开了幼儿园,这并不代表他们和幼儿园失去了情感上的联结,他们的一生都有可能与幼儿园密切相关。
小橡树的孩子们和家长们现在成为了小橡树的主力,当孩子成为校友会的一员时,他们也成为了一颗颗扩散的种子,小橡树正是通过他们,将公益的精神、志愿的意识、公民的情怀弥散到各自的社群生活中去。小橡树通过教育者、家长、孩子的改变来蔓延到社会生活中去,形成一个理想的社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河”,关键不在于等待和抱怨,而是我们从自身开始进行改变和行动。
现场互动环节将上午的活教育共同体专题研讨会推向了高潮。除了幼儿园老师外,鹤琴幼儿园的家长代表们也积极参与,主动表达自己的心得或教育疑惑。王甘博士、张守礼老师、王海英教授以及张俊园长与大家亲密交流,王甘博士的一句“在教育这件事上,我们(家长、幼儿园、社区)都是共谋者”更是让大家感触颇深。
明天我们将和大家分享8日下午由河南川中幼儿园/社区大学郭文艳老师带来的以《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为题的分享实录,欢迎您的关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京市鹤琴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南京市鹤琴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