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洁民幼儿园 王董啸
国家想要发展,没有人才不行;民族想要复兴,没有教育不行。自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空前重视,从“保基本”逐步向“求质量”转变,为幼教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全国的幼教工作者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投身到学前教育战线中,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也不例外。
后勤不后,是洁民幼儿园每一个教职员工心中坚守的原则。我虽然来幼儿园刚一年时间,但已经开始承担起一些简单的后勤工作了。正如我们园歌里唱的那样 “我有一个家,一个大大的家”,我也把园所当成了自己的家。作为园本部唯一的男教师,我目前在大一班担任助教,兼任大班组体育活动老师,同时还担任安全检查的后勤工作。我愿意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来担当更多的责任,承担更多的任务。
幼儿园南楼梯一侧的音乐教室和新教室的改造工程已接近完工,剩下的是设施、设备的完善工作。为了能让孩子们按时搬进新教室,全园教职工都在付出努力。为了确保孩子们使用新教室时是安全的,新教室必须每日开窗通风,这个任务自然落在了每一层的对口班级身上:一层由大二班负责、二层由大三班负责、三层由大一班负责。虽然这个工作干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但却特别牵扯精力,让原本忙碌的清晨又增添了一项任务。刚开始的几天我还不习惯,总是在早晨忙前忙后的时候突然想起来,然后匆匆忙忙地去新教室开窗,偶尔忘了,上午想起来,便忙不迭地赶去开窗。
随着来来回回的次数多了,慢慢就摸索出了经验,我会在每天打开备课室的门后,去完成这一项小任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还研究出了最便捷、最实用的一条开窗路线。为了确保每天都能把每一扇窗户打开,每次开窗时我都会一扇窗、一扇窗地数着数量,算上备课室的两扇窗户和新教室的18扇窗户,每天一共要开20扇窗户。而下班前,则要关上这20扇窗。有时候晚上下班在地铁上,还会突然问自己一下:“关窗了吗?”然后回想着自己今天关窗的场景,才能踏实下心来。事实上不只是我,大班组的所有老师,都在为我们的新教室开窗工作做着贡献,我们相互提醒、轮流上岗,没有怨言地承担起这份责任。
关窗仅仅是众多后勤工作的冰山一角,我们还有很多任务需要承担。每天来园时的风险隐患排查,是为了确保幼儿一日生活的康与安全;每天下班的安全检查,是为了让幼儿园明天依旧可以充满孩子们童真的笑声。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工作,需要后勤老师日复一日、一天两次走到幼儿园各个角落,用眼去看是否存在可以形成危险的风险点;用耳去听那些机器机械是否都在正常运转;用心去想如何才能保证所有师幼的安全。所有的细致、耐心、坚守都是为了确保能为孩子们提供康、安全的环境。
相信在华夏大地上,有很多像幼儿园后勤老师一样,在幕后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人,我也会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自己的每一分热,都发出一分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到来。
个人简介
王董啸,男,汉族,2000年出生于北京,共青团员,2018年毕业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就职于北京西城区洁民幼儿园。曾参加国庆七十周年志愿活动、疫情防控志愿活动、支教志愿者活动。
策划:《学前教育》编辑部
编辑:李 原
制作:李 杰
终审:安 颖 程 洁 张月红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