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新都教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MDgwMTQxMg==&mid=2247520083&idx=1&sn=bc75219f69e1c0741ae5ff1d2b93c256
在此前的课程中,
文静老师和杨艳婷老师从小学低段
如何让孩子学会
系鞋带、整理书桌、收拾书包
这种单一的劳动任务建言献策,
陶梦云老师从家长的角度
就如何帮助中段的孩子
继续养成勤劳的品格提出建议。
到了小学高段,孩子们处于
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度的阶段,
自我意识在不断完善,
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同时心理发展中的独立性
与幼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
身上的惰性思维也在蠢蠢欲动,
一些事能做却不想做了。
此时,尤其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帮助孩子持续养成勤劳的品格。
今天,就来听听香城小学邓丽梅老师
给家长们支招!
(点击上方观看视频)
邓丽梅
成都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新都区学科带头人
新都区优秀青年教师
新都区优秀德育工作者
新都区优秀班主任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持续培养孩子勤劳品格为主题,再谈小学高段孩子勤劳品格的养成之法。
根据高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课程从言行一致、及时提醒和肯定成果三个方面为家长提供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
言行一致
1、父母的榜样示范要做到言行一致
父母怎样做,孩子就怎样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传身教,父母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不要把“你要勤劳”这句话挂在口头上。
2、对孩子的要求同样应该做到言行一致
父母制定规则时要注意其合理性。和孩子商定好家庭纪律时,父母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对孩子的言行进行很好的监管。
奖励、批评、处罚,都要事先和孩子协调好,并且说到做到。如果孩子发现父母说一套做一套,就会对父母失去信任,教养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及时提醒
孩子特别容易受到暗示,也很珍惜成年人的赞美,他从中能够体会到拥有好习惯的乐趣,好习惯就开始成为他真正的一部分。
但是孩子毕竟只有11、12岁,在坚持方面还会有懈怠,所以,此时就需要我们家长在旁边及时的督促、提醒,帮助他们坚持养成勤劳的品质。
在平时,如果孩子房间凌乱了,可以旁敲侧击地告诉孩子可以整理房间了;如果看到孩子在整理,及时为他竖起大拇指,肯定他的好行为。
早上起床,如果孩子一时忘记整理房间,父母可以说:“今天起床,你好像忘记一件事情了?”及时提醒孩子整理好床铺;看到孩子做完作业后凌乱的书桌,可以说:“孩子,你今天的书桌与往常有点不一样哟?”
家长在提醒孩子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方式,尽可能的温和,不要直接地说:“把书桌整理好!”
肯定成果
孩子主动做好一件事,父母应及时给予鼓励、肯定,更要珍惜孩子每次的尝试,因为“养成”必须是件自然发生的事,家长对孩子体恤些、宽容些、信任些,允许孩子做得不够好,不过分指导和控制,让他有机会慢慢练习和调整自己,最终勤劳的品格会内化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在学校,老师也要及时肯定孩子们的劳动,并鼓励孩子们要时不时给父母一些惊喜,让他们知道你们是孝顺、懂感恩的孩子。
家校携手,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持续培养孩子的勤劳品格,孩子会干的事情越多,自信心越强;孩子干得好的事情越多,幸福感越强!
· 小结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大法,也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最高宗旨。
勤劳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发展任务,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孩子坚韧品格的形成。
勤劳是种无形的财富,做一个勤劳的人,身边的人会因你的存在而欢喜,你也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新都区机关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