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园本部开展个人总结活动,旨在固化实践经验,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积蓄进一步成长的力量。老师们围绕食育、游戏活动、主题活动等方面做总结。
舌尖上的教育
徐露老师分享班级《米浆变米糕变年糕》活动,孩子们在户外石磨区磨出了白白的米浆,引发了他们对制作米糕的兴趣。老师带着孩子们寻找制作米糕的方法、亲手制作米糕、年糕,在思考操作中去获得生活经验,用探索和劳动收获美食,获得成长的力量。
支持儿童的游戏
张霖嘉老师分享利用分享式评价提升中班结构游戏水平的策略,通过营造分享式评价的氛围、师幼共同讨论形成评价标准、同伴交互式提问、创设游戏评价墙等方面支持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玩出花样,玩出自我。
王萌老师总结表演区游戏的开展,从表演主题选择、卷入幼儿参与表演区环境创设、幼儿创编故事、分工表演到游戏评价。整个游戏充分满足幼儿自我展现的需求,也充分滋养了幼儿的自主性。
柴玉蓉老师以“我们的城堡”建构游戏的发展,分享中班幼儿建构游戏的观察解读与支持策略。提问激发、借助图片拓展经验等策略支持幼儿不断实现修城堡的愿望。教师要分析幼儿的需求、意愿、困难和情绪体验,才能更好地支持幼儿,实现师幼共同成长。
刘佳利老师分享班级轨道游戏开展,姜娇总结班级粘粘球游戏开展,陈瑶老师分享班级扎染游戏区的开展,从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挑战性的环境如何向孩子们发出学习的邀请,教师如何通过支持来鹰架孩子的学习。黎柯辰老师分享创造性游戏开展经验,刘贵老师、张敏老师从具体的游戏案例反思自身游戏素养成长。
多彩的成长
本学期,老师们也在班级课程活动方面有了新的尝试。沈辉老师分享班级“石榴印记”主题活动的开展,毕业班孩子最想带走的石榴印记是什么?在问题的激发下,孩子们寻找幼儿园里的石榴印记,用滴胶留住石榴印记,解决制作过程中材料变色问题,用参与感、有仪式感的方式告别幼儿园生活。活动让孩子们在兴趣的推动下,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解决问题,探究发现。
邓韵围绕如何增强幼儿与文字符号的互动性做总结,通过认识符号、设计符号、运用符号写信、符号墙的创设等方式,助力大班孩子积淀前书写经验,提升运用符号进行表达兴趣和能力!
每一次总结,都凝聚着老师们的专业思考,印刻着老师们用智慧和专业陪伴幼儿成长的时光。一寸一欢喜,我们和童年共舞,我们将保持学习,探索创新,为童年播撒阳光。
图文编辑:杨勤
图片:曾晓宇 邓泓健
版权声明
本文系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原创稿件,版权归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否则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生命绽放
的童年院子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