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
石榴娃们
度过了
一个特别
的丰收日。
石榴园里谷子黄了
从秧苗到长出谷穗,再到谷穗金黄,石榴娃娃们没有错过水稻生长的任何一个过程。
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地了解水稻的生长秘密。
一粒米的来历
在升旗仪式的“爸爸妈妈教会我”环节,中一班家长团为小朋友们讲解了水稻的秘密。
首先登场的是帅气的左非渔爸爸,左爸爸借助图片为小朋友们讲解了米饭的来历,春播种插秧,夏浇水施肥、秋收割晾晒。听着左爸爸的介绍,小朋友们眼里闪着光芒,可能因为他们见证过水稻从春天长到秋天的样子,所以他们更能体会米饭的来之不易。
收稻谷大探秘
时值幼儿园的水稻也成熟了,可是要怎么收割呢?此后,美丽的邓乐阳妈妈来到了舞台上,和孩子们一同探讨收水稻的方法。
第一波上台尝试的小朋友运用了“扯”的办法,貌似不太奏效。
第二波小朋友用剪刀剪,但是需要剪很久才能剪下一根稻穗来。
那怎么办呢?紧接着,由高登岳爸爸,杨滨瑜爸爸 赵昱佑奶奶 邹语陶妈妈组成收割队,为大家示范传统收割稻谷的方法。
他们手握镰刀、弯着身子,立马开启收割模式,他们收获的不仅有稻子,还有无数小粉丝的加油声。孩子们那认真的表情,就好似收割队正在干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此后,中一班小朋友献上诗歌《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在此情此景中,孩子们对这首诗又有了新的感悟。也许是一份对农民伯伯由衷的敬畏,也许是一份珍惜粮食的意识。
粒粒皆辛苦
升旗仪式结束后,收获行动还没有结束。我们把收获的稻子发到各班,请各班的小朋友把稻谷剥出来。希望在剥稻谷的活动中,孩子们能真切地发现大米藏在谷壳里面,当然也能在剥稻谷的过程中,体会到“粒粒皆辛苦”。
剥稻谷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用手剥,
用牙磕
用剪刀剪
用捣具捣
用盘子压
或者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再行动。
在花样剥米以后,小朋友们也有了自己的好经验。
当然孩子们也有剥米新发现:
不知道在这样的花样探索中,孩子们是不是又在发展自己的思考力和探索力呢,是不是又有关于大米的疑问在产生呢?相信一定有新的主题在萌芽。
大米剥好了以后,大家把米粒汇集起来,熬成一锅粥(今年的收成分到各班只够熬一锅粥),大家美美地享用了米汤。
这是原产自石榴园本土的粥,一年只有一次,一次还只有一小碗,然而为了喝上这一小碗粥,孩子们用上了小半年的时间。时间是把美工刀,也是一瓶粘合剂,将一百多个日子里的教育,无声粘合在一起。从插秧到抽穗到收割到烹饪,孩子们始终保持热情,探索一粒米的来历,享受亲近自然的快乐,萌生珍惜粮食的意识。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