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载体,6月26日,我园举行了期末班组总结。本次班组总结聚焦班级环境创设,由赵三苏副园长主持。
各班班长以视频呈现的方式,从区域设置、材料投放、墙面环境创设等方面介绍了班级环境创设,并就班级特色区域做重点分享。
每一个环创视频介绍都透露出石榴教师对班级环境创设的思考、对儿童的用心追随。每一个特色区域介绍,远非是丰富的材料投放、巧妙的区角设置,它是环境、儿童、教师乃至家长多方的融合,是一段流动着的故事。
小一班的熊猫医院原是宠物店游戏区,幼儿每天都在宠物店照顾小动物,给小动物洗澡、喂食,游戏就这样一天天重复着。就在老师以为宠物店游戏进入瓶颈的时候,一天的晨间游戏,爱玩宠物店的小女孩儿说:“动物们生病了,快去医院!”“老师,我们需要一个医院”。基于儿童的呼声,老师组织小朋友们对“怎样开一家医院”进行了讨论。小朋友们说,“要有打针的”、“要能够输液”、“要有医生和护士的衣服”。
基于这样的讨论之后,教师为小朋友们增加了小药箱、医生和护士的衣服。由此,宠物游戏就变成了医院游戏。此后,老师还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让医院游戏得以继续发展。
种植区是小三班的特色区域之一,因为这个区域是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创设而来的。首先,种什么由幼儿自己决定了。其次,播种由以往的师生共同播种变成了亲子播种。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班级也积极卷入家长,班上擅长种植的爷爷奶奶贡献了宝贵的种植经验。此外,班级还在种植区制作了主题墙,展示家园共同参与种植的过程,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重视。
此外,班级还在花盆两旁的柱头上制作了种植评比栏。只要照顾了植物,幼儿就可以得到一枚粘粘。这一方面激发起了幼儿种植的兴趣,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萌生记录的意识。
在此,小二班、小四班、中一班、中三班等也分别分享了娃娃家、帐篷医院、中医馆、安娜自助餐厅等游戏区的故事。
通过多年的研究,石榴老师们早已将环境创设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环境是随时随着儿童而变、随儿童而动的。儿童的需求是环境创设的起点,也是环境改变的原动力。老师基于儿童的需要创设环境,也在游戏开展过程中,透过儿童的游戏需求、游戏行为、游戏中的语言不断调整环境,以材料、提问、生成性的活动为支持,推动环境的动态创生,推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持续发生。老师们将儿童意识融入环境,将课程意识落实到环境,力图让无声的环境,促有生的教育。
感知教育,发现孩子!动动手指,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