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班“凌乱”的娃娃家被推文后,石榴老师们怎么看待这场“凌乱”呢,石榴家长又有着怎样的心声呢?欢迎滑动小手指,听听大伙的声音。
(如果您还想看看昨日的推文,请点击以下蓝字查看)
-
适度凌乱的环境 自由舒展的心灵
小编首先采访了饶老师,因为她是石榴老师,也是石榴家长。
-
Q1: 对于小二班的娃娃家游戏,你有什么看法或者想说的吗?
饶老师:我觉得,允许幼儿拿着玩具跨区玩的做法很好,因为这样会让材料的利用更加充分,也会让每个区的材料无形中变得丰富起来,支持幼儿更加尽兴地玩耍。因为,我们不可能在每个区把幼儿所有要用的材料都备一份。一方面,空间不允许;一方面,我们也不可能做到,因为幼儿的需求随时都在变。不过,关于什么是适度凌乱的环境,我觉得不好界定。
-
Q2:那你认为怎样的“乱”是你能够接受的?
饶老师:幼儿能够说出理由来,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即便是现在中班的孩子,也会把锅碗瓢盆弄得满地都是。我一问,原来孩子们觉得桌子太小了。因为环境的原因导致的乱,就需要教师的及时调整了。我们反思到:桌子限制了孩子们的游戏,不仅是大小问题,还有高度问题,其实孩子们更喜欢坐在地上“捣腾”。于是,我们就把娃娃家的桌椅搬走了,换成了自制绕绳轮胎桌、圆形地垫。
Q3:站在家长的角度,你会怎么来看这个事情呢?
我会觉得班级老师很专业。因为在家里的时候,儿子也是把东西玩得到处都是,但是收拾整理玩具会让我有些头疼。在幼儿园,老师照顾着这么多的孩子,还愿意接纳孩子们这样玩,我觉得是对幼儿天性的尊重,当然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接下来是分别是老师篇和家长篇的“凌乱”说。
老师篇
关于“凌乱”
周静老师:
我觉得允许凌乱才会有创意出现,给孩子思想上的自由。
马丽娜老师:
在小班,这种游戏状态很寻常。凌乱只是我们站在成人角度来看的,可能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就觉得这是游戏。如果仅是为了游戏现场的整洁美观,而提出一些“按部就班”的规则,幼儿的天性就会被遏制,新的游戏玩法也不会出现。
唐艺老师:
其实,这就是孩子们的游戏呀!我觉得,环境里有一点凌乱是可以的。前几天,在晨间游戏收完玩具后,我发现小结构材料变少了,于是我就问小盆友们:“我们的积木玩具怎么变少了呢?”孩子们就告诉我,在水壶里面吧。我打开一看,这些玩具果然藏在水壶里。当然,我们并没有将这些玩具拿走。因为孩子们清楚自己的玩具在哪里。而且这个时候,玩具可能已经变成他们烧的水了,他们明天可能还会继续玩。别的小朋友来到这里,发现里面藏着玩具,也会觉得很惊喜!
吴晓东老师
虽然环境有一点乱,但是娃娃的游戏是很有序的,他们知道用哪些玩具来做什么。我觉得,此时的自由与规则并不冲突。小班娃娃的想象是很随意的,他们可以把任何东西想象成他们需要的东西,提供充分的自由满足幼儿这种天性是必要的。但是这当中也是需要有规则,比如不能在教室里乱跑。因为教室空间并不大,游戏材料多,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这样也会打扰其他孩子游戏。这是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
曾晓宇老师:
整齐划一的环境真的最适合孩子们吗?凌乱的环境没有它的价值和意义吗?基于优师教研,我们发现,孩子不想拆掉他拼的“飞机”,那是因为他对游戏还有愿景和期待,虽然没拆的飞机,会让环境显得凌乱,却为孩子的下一次游戏提供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关于跨区域说
王春燕老师:
天马行空、喜欢以物代物是小班孩子的典型特征,不设限,能更好支持孩子的想象。
张晓洋and张凤老师:
张晓洋:其实,让孩子跨区域自主选择材料,能够支持幼儿游戏的进行,也能够发展出一些新游戏。例如上学期我们班的面粉游戏,孩子们就会去其他区域拿些材料来这里尝试新玩法。
张凤:这就是教师预设与幼儿游戏现状的碰撞,当幼儿的游戏意图超出教师的预设,那么幼儿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满足,弥补教师预设的不足。
听完老师们的观点,小编想说: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石榴老师们在游戏中一点一点的爱心倾注、一点一点的教育思慧是我们看不见的,但是这一点一点的倾注却真切地滋养着幼儿成长。
家长篇
读小二班妈妈们对他班娃娃家的看法,内心升起了一阵温暖!他们质朴的言语间充满爱意,也充满了理解。让我们一同走进小二班妈妈们的“凌乱”说吧!
刘蔚樾妈妈:
作为家长,我们是非常赞成幼儿园给小朋友提供的适度凌乱的环境,因为这样能让小朋友更加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受规矩的约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刘一城妈妈:
适度凌乱的环境很好,孩子可以根据他们的思维来玩耍,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逻辑性,最后还要把玩耍的玩具放回原来区域整理好,也加强了孩子的规则培养。
叶筱苒妈妈:
我觉得适度的凌乱环境能激发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知混搭的玄妙,是很棒的一种体验~
罗晟嫣妈妈:
这次的活动虽然只是平时日常的内容,但是可以由点及面的看出老师们对小朋友发展的用心程度。看似凌乱的环境,其实是老师们对小朋友创造力,想象力的最好鼓励。小朋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但没有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作为孩子家长,我感到特别欣慰,感谢老师们站在小朋友的角度想了很多活动,感谢各位老师的用心,也感谢老师对小朋友各项创造没有说“不可以”。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