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号孩子们便离开了校园,开始了愉快的寒假生活,然而没有孩子的校园是寂寞的,无趣的。老师们默默地做着本学期的收尾工作,唯一能够激起老师们热情的便那一篇篇总结里“诉说”的孩子们的那些趣事儿。
本学期末,我园将总结主题定位在学习故事上,因学习故事可以过程性地展现儿童的学习以及教师对其的解读与支持。全园教师分班组、教师个人进行了总结,并选出了6篇优秀总结。2015年1月30日下午,我园举行优秀总结交流会,全园所有教职工齐聚音体室,在温暖柔和的灯光下,开始聆听孩子们的那些事儿。
中一班马丽娜老师以《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运用语言推动游戏发展》为题,通过金剪刀理发店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都想当收银员”、“我染的头发掉了”两个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游戏中的儿童,以及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如何解读幼儿、引导幼儿与同伴洽谈;如何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游戏、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大二班肖东青老师分享了班务总结《以“发现”为石,搭建探究学习阶梯 在探究中促儿童发展》,她通过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户外互动、主题活动中的四个小故事,介绍了班级教师如何在敏锐捕捉孩子的探究兴趣,为幼儿的探究性为提供支持的过程中,让探究成为幼儿的一种习惯。幼儿探究行为的持续进行,真的不需要老师做太多,有时候老师的点滴关注,便能成为孩子们探究的动力。
此后,大二班徐老师分享了班级幼儿《水沟取笔现妙招》的故事,孩子们的想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但我们一定给予他们尝试验证的机会,因为过程比结果重要,徐老师如是说。
中三班尹清铃老师和大三班张晓萌老师分别分享班级游戏《成都国际机场》、《高楼大厦变奏曲》,这两个游戏的发展堪称一部“历史”,因为两个班的游戏都持续了一学期之久!一学期的时间老师们见证了积插玩具与建构区材料的完美结合,见证了子弹头玩具如何变成高楼、如何变出不同形状的高楼、如何变出可以容纳三个小朋友的“高楼”。
这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孩子的持续投入,更需要教师的巧思、妙导。两位老师的分享不仅向我们展示出幼儿有能力、自信的学习者形象,更是让我们体验到教师们是如何让“玩玩”而已的游戏,变得有挑战、有学习的存在。
最后,小二班樊静雨老师分享了班级《创设自主探究区域环境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经验。小二班是我园科研课题确立的试点班级,樊老师从班级空间规划、区域环境布置,以及低结构材料投放三个方面做了介绍。
本次交流让全园教师在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故事中,洞悉幼儿心理、吸纳支持幼儿发展的经验。同时也让儿童是有能力、自信的学习者形象深入人心,让关注幼儿活动、敏锐捕捉幼儿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让解读、支持幼儿成为十六幼的一种常态。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