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巧运用
阅读助成长
——苏州湾园区读书活动暨优秀微项目交流分享
每个儿童意味着一种可能性,
“可能性”是一种不确定性,
蕴含着无限契机,
也意味着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的无限潜能。
——《儿童发起的游戏和学习》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游戏化改革,落实第二步支架,巧妙运用幼儿身边资源,助力幼儿学习成长,结合我园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营造专业阅读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与能力。2021年6月24日,苏州湾园区开展读书活动暨优秀微项目交流分享,活动由史春晓老师主持,全体教师参加。
教师们将资源巧妙利用,结合阅读中的所思所想,生成一个个可玩可探的优秀微项目活动。六位教师将自己的实践案例分享给大家。
《回来吧,蒋阿姨》
郭芷璇老师的微项目是一个关于情感、关于爱的故事。故事起源于孩子们发现一直照顾自己的阿姨,突然开始常常请假。从一开始的疑惑,到了解后的心疼。虽然不能相见,但是孩子们常常关注着阿姨的病情,用心分担着阿姨的工作,为阿姨带去问候与感动。
郭老师站在幼儿的立场和角度,充分感受幼儿的情绪与愿望,并通过多种途径支持着他们的情感体验,让孩子的心灵种上“爱”的种子。
《颜料宝宝闯祸了》
“呀,郭郭老师,你的衣服上怎么有颜料?”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偶发小事件,卫静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发现了颜料遇水后如同扎染一般的效果。孩子们被扎染的材料、扎染方法、颜料制作、上色工具等方面深深吸引,也因此发现了扎染中晕染、扩散、渐变、对称等有趣的效果,获得了美的熏陶与体验。
《小小创意规划师 走“进”空中花园》
“可是这些地方还空空的,我好想设计一个滑滑梯放这里!”蒋慕尧老师在带孩子们散步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对“规划”种植地产生了浓厚兴趣。尧尧老师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鼓励、支持、引导其围绕问题开启奇妙的探究之旅,让孩子们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作为小小规划师的快乐,获得了一系列宝贵的生活经验。
《皮影一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新颖的事物。大三班的孩子们在杨怡婷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调查、讨论、合作、操作、表演等方式尝试布置皮影剧场、表演皮影剧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杨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感受活动的快乐。
《加“被”快乐》
一次午睡前偶然的对话,让孩子们产生了“在园内晒被子”的想法,韦秋怡老师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点,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合适的晒被子地点、探究晒被子适合的天气、设计苏州湾晒被地图、绘制晒被预约单……在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生活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水中的小精“菱”》
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成长的必修课。以种植菱角为契机,陈秀慧老师充分开发和利用“小小苏州湾”的各种资源,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发现水生植物生长的奥秘,萌发出爱生活、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挖掘资源生成微项目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之一,微项目活动作为幼儿园的班本化课程,已经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愿我们的教师能多读书、多思考,继续做生活、工作的有心人,时时抓契机,处处有故事。
文字|周燚
图片|许佳莹
编辑|王雨婷
审核|苏州湾园区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吴江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