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园区开展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专题教研活动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教师们有很多的疑问,比如:自然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什么探究点切入?怎么持续深入地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活动?在资源的开发中教师该如何支持幼儿?为了帮助教师们解决资源开发中的实际问题,2021年4月1日中午,太湖园区开展了第二次专题教研活动——从资源到活动的路径探索。活动由杨秀娟老师主持,全体教师参加。
杨老师从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六个支架”中支架五出发阐述了资源开发的背景,并组织老师们学习了虞永平教授的文章《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的问题和思路》,让老师们了解了全方面、全天候、全功能地利用好室外环境,逐步将室外环境当作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进行园内自然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故事共分享
Share with you.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是如何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两位教师代表分享了他们与幼儿一起探索的故事。
张赟超:池塘的秘密
从进入中班以来,我们班就和池塘结下了不解之缘,随之开展了一系列与池塘有关的探究活动。故事的起因源于一次“绿野仙踪”的游戏,孩子们在池塘中发现了小鱼的踪影,小鱼儿灵动的身影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可是有一天小鱼不见了,孩子们展开了讨论:小鱼去哪了?有的孩子觉得是被鱼吃了,有的孩子说因为池塘里的垃圾太多,小鱼生病死了。随着故事的发展,孩子们致力于如何清理池塘,通过搜集工具、打捞垃圾,垃圾分类,从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当然,还少不了一场与淤泥的“较量”,池塘中较大的垃圾已经被清理干净了,那池底的淤泥应不应该清理呢?通过询问园丁爷爷,孩子们了解到这些淤泥是为池塘里的水生植物提供养分的。有小朋友表示他们想要还原清澈见底的池塘,然后在里面养鱼。近期,孩子们再次池塘清理,同时在里面投放了小鱼。
可是没过多久小鱼又不见了,这一次大家一致认定是小猫咪干的坏事。于是又有两个问题浮出水面:1.水里的淤泥可以提供营养,那么我们可以在里面养什么呢?2.怎样才能去防范小猫呢?这是之后我们所要探究和解决的。
李文君:“绿野仙踪”游戏创设
春暖花开,绿野仙踪充满着孩子的欢声笑语。户外天地是孩子们探索、想象、创造的乐园。我们也在积极利用这块资源进行班级游戏创设。游戏创设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在哪儿玩?玩什么?怎么玩?
在哪儿玩?主要就是一个游戏场地的选择和简单规划。孩子们通过亲身看一看、走一走,以大家都喜爱的小山洞为中心,划分出孩子们想要进行游戏创设的区域。
玩什么?主要通过班级讨论、孩子的实地操作、投票决策等方式,结合本班孩子的兴趣和特点来开发、设计游戏活动。游戏中、所有的材料都是由孩子寻得的。将寻得的材料,孩子们自由想象和构建。每次游戏后,通过分享与问题探究、投票等多种方式。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筛选出自己想保留并为之继续探究的游戏活动。
怎么玩?主要涉及制定游戏规则以及游戏玩法等方面。游戏是孩子的游戏,规则的制定,游戏的玩法都是孩子们在一次次游戏实践中,自己讨论总结得来的。
我们的游戏仍将继续,在之后的游戏创设过程中,我们也将不断发掘孩子的兴趣点、做到旧器械新玩法、活用户外活动场地,同时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可以投放利用的废旧材料。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在玩中学,在玩中做,支持孩子创造性的户外游戏,使孩子们享有充分的快乐与发展。
两位老师分别从池塘、草坪区自然环境的利用讲述了进行资源开发的切入点和策略,为园内自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案例促思考
Think with you.
杨老师借助照片讲述了大班幼儿在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活动中的三个案例,请教师通过案例寻找资源利用中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的切入点。教师们深入思考,各抒己见。
总结拓经验
-END-
文字|杨秀怡
照片|柳思凡
编辑 | 沈诗怡
审核 | 太湖园区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吴江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