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是一道厚重的门,
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
那敞开的门扉里,
是一口淘不完的井,
是一座掘不尽的矿。
/////////////////////
一本好书一个世界,一个故事一段旅程。好书如画,阅读如歌,在这“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里,太湖园区开展了一场“冻不住的好奇心”读书沙龙活动,在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火花,在阅读中感悟专业成长的喜悦。
好书回顾——开启邂逅书香之旅
共读书目:《冻不住的好奇心》
书籍简介:本书由张斌、虞永平教授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其以故事的形式叙述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立场、经验、反思以及幼儿和教师的成功、喜悦、收获、苦恼、失落、决心和意志,真实地反映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幼儿园教育发展的真实画面,让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在轻松的阅读中有所收益。
一段段生动的课程故事
其中经验深值细细品学
老师们借助喜马拉雅APP
将书中每一篇故事演绎分享。
他们与书中语言进行“对话”
于通读中拟列提纲
于精读中自我梳理
将故事以思维导图清晰呈现。
漫研云端——走进书本童心世界
阅读让每一位老师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在书中收获启迪,也产生疑思,并将问题一一罗列,绘制成清单。
小中大三个年级组各自展开线上视频讨论,将共性问题“甩出来”,每个人都积极结合自身实践提出观点,进行多元阐释,在思维碰撞中自我吸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老师们的探讨看上去很“哲学”,带给大家的启示却很“生活”。阅读加研讨,是一场美丽的蜕变,它能更好的帮助教师对专业成长有所启发,对教育实践有新思路、新看法。
交流分享——与书相伴行至更远
思维碰撞
阅读可以拓宽视野,促进思维宽度,分享更可以使能力不断升华。各个年级组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将本组教师们之前研讨的问题、思考和感悟进行全园分享。
线上交流氛围浓烈,大家一起细细品味,感受阅读的光亮,在共同分享中汲取能量,相互充盈。
好书推荐
读书是一场旅行,漫步的是自己的心灵。作为幼儿教师,更需要专业的知识来丰富自我,提升自我,交流过后老师们还推荐了一些适合幼师阅读的书籍。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
李文君:本书全面阐述了如何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和记录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全书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列出大量详细的观察要点,是一本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典”,使观察记录变成实实在在的活动……
《选择时间:通过探究和玩耍深化儿童的学习》
王秋如:如今“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广泛推行,但真正将这一口号落实到行动上,还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本书包含大量开展“选择时间”的实操经验、经典案例、工具示例和真实图片,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儿童视野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阚凌云:本书不仅在观念上主张“回到儿童立场”,更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努力寻求儿童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可能路径。书中收集了许多关于环境创设的案例,每一章节里面都有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户外环境创设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像是一本“教科书”,十分适合新教师阅读。
《甘蔗有多高?》
顾君珺:书中,原本老师预设和幼儿一起观察稻米,结果老师看到了孩子们对甘蔗特别的兴趣,抓住契机产生新的课程。我们要善于发现,关注孩子们对身边一草一木的兴趣,对于已预设的主题,也要做到灵活机动,让课程给孩子的价值做到最大化。
《和儿童一起学习:促进反思性教学的课程框架》
陆泱:这本书没有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用诸多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实录、反思案例和照片对问题做出回答,并详细介绍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自我反思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同时对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的组织思路和方法进行介绍和指导。
《孩子如何学习》
江晓光:这本书中,3位世界知名儿童发展专家,首度揭示了孩子学习的奥秘,用丰富而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将孩子超越成人的学习天赋细致入微地展现在你面前,从理解他人、认知事物和学习语言3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孩子大脑的学习机制,并分析了背后的原因。不仅让我们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学的,还告诉我们孩子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本次读书沙龙活动犹如一场盛宴,活动持续数月,到今天画上一个休止符。但这不是结束,是另一个开始。希望我们带着阅读的收获一同感染,一同期待,一同走向更好的教育实践,也希望我们每天都能在哪怕短暂的阅读中,提升修养,飘溢书香!
文字:张佳颖
照片:各年级组
编辑:丁妍
审核:太湖园区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吴江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