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一座理论与实践的桥
——《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读书活动
微风轻拂
银杏飘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收获从阅读开始
为了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以阅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增强教师文化底蕴,吴江区实验幼儿园苏州湾园区开展了《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读书活动,为教师搭建一座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期初,马晓娟老师从“为什么读这本书”、“说说这本书”、“我们可以这样读”三方面展开进行了领读,为教师细致阐述了阅读本书的目的和价值,并提出了阶段性阅读的建议。
品读书香,快乐分享
十月,教师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分组阅读,交流书中的金句以及阅读金句后的个人感悟。
语言教研组
金句摘录:为儿童提供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机会,以此来增加他们的知识,例如:提供不同类型的开放性材料。鼓励孩子们讲故事和进行对话。当孩子们进行探索的时候,问他们开放性的问题。安静的区域允许孩子们独处,这样有利于他们思考并完成个人目标。
感悟:区域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开放性材料让孩子们自主去选择,满足孩子的兴趣,语言区除了有头饰、玩偶等表演性质的活动外,我们还创设了安静的“悄悄屋”,给孩子们一个安静的区域活动,让孩子们在安静独处的环境中自己思考问题。
健康教研组
金句摘录:杜威说:“儿童运用他的肢体,把他所见到的转化为他所做的,把声音与声音源相连,把事物源与触觉和味觉相连,把速度与智力增长相连,他们在这些学习中所感受的快乐足以证明身体运动技能的发展绝非单单是身体上的成就,同时也是一种智力上的成就。”
感悟:幼儿的发展离不开与同伴的交往,与小伙伴一起玩的时侯,是他们学知识、长能力的时候,同时也是最快乐的时候。我们遵循“快乐运动”的原则,为幼儿创造和不同玩伴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习,在交往中体验运动的快乐。如:幼儿园以大带小的混龄活动。和年龄小于自己的伙伴合作,自己成了大哥哥、大姐姐,就要担当起“领导者”、“设计者”的角色,想想怎样来合理分工,怎样以自己的长处弥补小弟弟、小妹妹的短处,使活动成功。而和大哥哥、大姐姐在一起时,幼儿深深感受到了哥哥姐姐对自己的保护,体验着被关怀的幸福。
科学教研组
金句:皮亚杰观察到儿童通过积极的探索、与人和物体的直接接触来理解这个世界。他认为儿童通过直接观察和经验建构来获取知识,而不是通过被动的观察。换句话说,儿童建立或建构自己的知识。
感悟:我们虽然知道在平时的科学探究中要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发现,但是却做得很不够,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希望幼儿观察我们想让他们观察的,发现我们想让他们发现的。我们要改变这样的做法,要追随幼儿,站在幼儿身后,支持幼儿的主动观察与思考,让幼儿自主进行经验建构。
音乐教研组
金句摘录:儿童的思维是通过在音乐、建筑、舞蹈、工程以及艺术各个领域的创新经历而展现出来的。
感悟: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对儿童的重要性,他说:“幼稚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孩子每天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时间我们都会播放优美的音乐,让音乐充满着孩子的一日生活,从而诱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音乐也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比如在我们进行音乐活动时,孩子运用想象进行创造,在听到一段活泼的旋律时,孩子们会想象成小鹿在奔跑、小兔在蹦蹦跳跳,在此基础上孩子还能进行创造性地想象自己快乐玩耍的情境。不仅如此,音乐教育还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语言也是开展音乐活动的重要保证。
美术教研组
金句摘录:打造出具有美学氛围的空间并放置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工具和艺术品。
感悟:在园本课程主题《我的家乡——吴江》活动中,班级里面搜集了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青花瓷瓶、吴江特产:吴宫老酒的瓶子,展示在班级的美工区,将孩子绘画的江南水乡作品用悬挂的方式展示在教室中,给了孩子美的熏陶,在无形中让孩子感受艺术之美!
教师们表示,会用阅读指导实践,用开放性的思维来解读教学案例、微项目活动、课程故事等。学无止境,每一位教师都要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在阅读中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
文字:张曦
照片:庄碧颖
编辑:庄碧颖
审核:苏州湾园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吴江实验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