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早晚温差较大,气候干燥、气温低、空气湿度较小,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从“家庭式护理”模式转换到“集体式护理”模式的适应过程中,更容易被各种疾病影响。因此,秋冬季节要根据天气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更加全面、细心、周到地呵护幼儿。
小班家长:为什么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容易生病呢?
中大班家长:秋冬季哪些传染病高发?我们应该怎么办?
秋季传染病主要有水痘、流感、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诺如病毒等。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冬春季节高发.传染性强,出诊前有传染性。10-24天潜伏期,一次发病终身免疫。传播途径:空气、飞沫、接触传播。
流感: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传播途径:经空气中飞沫传播。
手足口: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一类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潜伏期2-10天。传播途径:飞沫、接触或受污染的饮用水及食物。
诺如病毒:消化道传播,潜伏期24-48小时,寒冷季节高发,85度高温可消灭,人员聚集处高发,儿童易感。传播途径:感染性食物中毒和传染性肠胃炎,生吃海贝类水生动物。自限性疾病,2-3天,免疫期短暂,可反复感染。
在幼儿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为了更好地呵护幼儿的健康,保健室对带班老师和保育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秋冬季幼儿保育护理及传染病防控培训》。根据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分析幼儿在不同时段活动时的护理要点,以及班级出现传染病后应对的措施,从而全面、细致地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每天早晨,老师们在幼儿入园前15分钟开窗通风,保证一定的通风时间,并保持饭菜、点心、午睡环境的适宜温度。
每天在园期间孩子们至少饮水三次以上:上午点心、户外活动、下午点心、离园之前等。
由于秋季温差较大,幼儿早晚应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有衣服薄厚的区分;户外活动时保育老师要观察每位幼儿的衣着情况;室内活动在保暖的前提下便于幼儿操作活动,建议以背心代替厚外套。
每天保证幼儿在园的户外时间不少于2小时,提高幼儿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抵抗力;餐后会进行10—20分钟的户外散步。在户外活动中,老师们会注意观察幼儿的衣着情况,摸摸幼儿后背有无出汗;对于好动、易出汗的幼儿,老师们会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方式照顾幼儿。
发生传染病后的措施:
文稿、编辑:秦俊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