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户外自然环境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毋庸置疑。但是,如果我们错误地认为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就是体育锻炼和体育游戏,幼儿园的绿化就是景观,操场就是运动场,那么幼儿园户外丰富的自然资源就有可能得不到充分利用。
当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我们将因地制宜地进行户外环境改造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尝试将“景观”变成幼儿的“乐园”,让幼儿在户外开展各类游戏和探究活动,在亲自然的环境中成长。
以前,在幼儿园户外自然环境建设方面,幼儿园作为使用方,大多没有什么发言权,而景观设计师又不太了解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往往只是在中小学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稍作调整,或只是在公园建设方案的基础上增建一块操场。幼儿园建成交付使用时,园方即使发现户外自然环境设置不尽如人意,想要调整,也会因又要耗费大量资金而止步。笔者发现幼儿园在自然环境建设方面大多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大量灌木带的存在使幼儿无法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许多幼儿园都会环绕着大树种植一片高低错落的灌木,或沿幼儿园围墙边种植,或种植在两片场地中间做成区隔。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景观设计师的解释是这样既能让自然景观显得有层次、更漂亮,还容易打理。有的幼儿园可能只是在大树周围种植一小圈灌木,将旁边留出的空地设置成草坪,应该说,这已经算是比较好的做法了。笔者曾见过有所幼儿园在约1000平方米的土地上种满了灌木,中间虽有几棵大树和几条鹅卵石通道,但幼儿根本无法进入。
◆大型树木的观赏功能大于实用功能
幼儿园一般都会在户外种植合欢树、栾树、樟树、杨树、松树、梨树、枇杷树、柿子树、枣树、苹果树等。这些树木在一年四季里生长、开花、结果、落叶,有些教师会让幼儿去观察、探究或在树阴下休息,但更多的教师只是在散步时带幼儿转一转、看一看。
◆草坪利用率低
幼儿园一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草坪,但拥有大片草坪的很少。一直以来,出于对安全和卫生因素的考虑,教师往往禁止幼儿在草地上嬉戏,基本上把晨间锻炼、早操、体育游戏等安排在塑胶场地上进行,只是将散步和户外游戏后的休息安排在草地上进行。
◆种植园地仅为观赏园地
很多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其实都是家长、保育员、炊事员、门卫在管理,幼儿大部分时间只是在观察,很少参与劳作,更不要说参与园地规划、自选种植品种了。少数幼儿园虽能让幼儿参与采摘活动,但很少让幼儿自己利用收获的果蔬来制作食物。
◆玩沙活动过于单调
玩沙是幼儿特别喜爱的户外游戏,但很多幼儿园往往只是简单地把户外一些不规则的角落做成沙池,投放一些玩沙工具,但由于缺少水源,沙的塑型功能根本无法得到体现,因此幼儿的玩沙游戏往往非常单调。
幼儿园的户外自然环境到底应该是“景观”还是幼儿的“乐园”呢?
这个问题在江苏省优质园评估标准中有明确的答案:“有草坪、沙池,有足够的软地,有饲养场(角)、种植园地(角);各类场地的比例、布局合理,安全卫生,使用率较高。”也就是说,幼儿园的每一寸土地都能供幼儿开展游戏,我们要让幼儿园自然环境成为课程资源,成为幼儿游戏的乐园,而不仅仅是景观。
我园占地面积69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62平方米,户外场地5400平方米,绿化面积3600平方米,12个班级。
2015年以前,幼儿园的户外场地主要有东面的面包砖场地和塑胶场地以及南面的草坪。草坪是按照公园设计的要求建成的,种有栾树、冬青树、合欢树、枇杷树、柿子树、橘子树、枣子树、梨树等树木。每棵树的周围都种有一片低矮的灌木,因此几乎没有整块的草坪。
2014年,教育局将位于我园西侧一块1800平方米的空地划拨给我们并交由我们自己设计改造。我们没有将这块空地变成塑胶操场,而是在这块空地上铺设了一片大草坪。我们在草坪边缘增设了亭子和回廊,中间放置了一组木质大型玩具,还在草坪的南面划出一大片地作为种植园地。
2015年,我园成为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园。在分析现有场地的基础上,我们运用多种手段,因地制宜进行户外环境改造,使“景观”变成了幼儿的“乐园”。
◆改造灌木带
为了把自然环境还给幼儿,我们仅保留了园门口少许植物作为景观,把草坪上影响幼儿游戏的低矮灌木移走,把一楼四个活动室南阳台旁边5块(每块大约10平方米)微型绿化区域的灌木全部移植到墙边空调外机旁作为安全隔断,从而扩大了草坪面积。
◆拓展大型树木的实用功能
将灌木移走后,我们发现,有的树木又高又大,树与树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形成较多的小片空地。于是,我们在种有大树的草坪上创设了一些富有挑战性的环境。比如,将大约3米长的软梯挂在树枝上供幼儿攀登;将竹梯靠在树干上供幼儿攀爬;将绳网拴在几棵大树的树干上形成“天罗地网”,供幼儿攀爬或匍匐前进;在较粗的树干上挂上轮胎秋千;让幼儿在空地上用平衡木、轮胎、圈、竹梯、攀爬架、U型槽等器具自主创设场景,开展各种体育游戏,等等。
将绳网拴在树干上攀爬
对于种有较密的低矮树木的场地,我们也加以充分利用。比如,各类低矮的树木种得比较密,看上去就像一片小树林,不论是邻近的零星场地还是一小块场地,我们都没有闲置。
我们用2根大水泥管做成“隧道”,将土堆在“隧道”外围砌成坡道,在“隧道”侧面用砖将其固定。为了不让泥土流失,我们还在“隧道”上铺设了草坪。我们又用废旧轮胎和自制的沙包堆成几个掩体,提供玩具枪、迷彩服、帐篷、地垫等能满足幼儿角色扮演需要的材料,设置了“丛林探险”的场地,把它作为幼儿玩真人CS和野外生存游戏的场所。在此基础上稍加布置,又可设置成战地医院、指挥部等场所。如果教师提前在土里埋一点小玩意儿或仿真化石,便可开展有趣的寻宝和考古游戏了。场地上原有的小房子被改造成了茶水吧,旁边还有遮阳伞,这样幼儿游戏时便可动静结合。
开展“丛林探险”游戏的场地
除了利用大树开展游戏,幼儿还可以惬意地在树阴下休息和阅读。树木四季的变化,掉落的树叶、树枝、果实等都可以成为幼儿探究大自然奥秘的资源或开展沙水游戏等的材料。
◆提高草坪的利用率
大自然就像一座宝库。春天生机盎然,幼儿可以与小鸟、蝴蝶、小虫子为伴,可以到草地上挖荠菜做荠菜水饺;秋天可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丰富的落叶、树枝等材料,一场大雨过后,黑黑的地皮菜也能成为幼儿探索的资源。
幼儿可以在草坪上开展很多游戏。比如,准备几顶帐篷、几块户外野餐垫,幼儿玩起娃娃家来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组织家长把家里废旧的锅碗瓢盆带到幼儿园,挂在大型玩具的攀爬架上或者散放在草坪上。平时播放一些好听又熟悉的音乐,就能组织一场小小的音乐会;幼儿可以用已有的卡通造型的大型玩具当背景,利用大块彩色纱、红地毯、服饰、道具、打击乐器等进行舞蹈、唱歌、时装表演、绘本剧表演等,幼儿玩累了可以边休息边观看表演。
除此之外,幼儿也可以在草坪上自由游戏、聊天、写生;用放大镜寻找小昆虫,把小昆虫放进观察盒里仔细观察并做记录。我们发现,与活动室里的游戏相比,幼儿在草地上游戏轻松自然,探究欲更强,游戏情景更丰富,社会性交往也更多。
◆在种植园地开展探究活动
我园的户外种植区大约有240平方米,每个班级都有一块“自留地”,主要供幼儿探究种植的秘密。为了使种植园地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探究的场所,我们让幼儿全程参与种植园地布局、选种、翻土、养护以及最后的收获及品尝。在这过程中,幼儿可以了解各类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懂得种植的艰辛,体验成功与失败。比如,当幼儿为种什么蔬菜发生争执时,他们就会学习商议和画图纸规划;当幼儿在除草过程中发现蚯蚓、蚱蜢、蜗牛等小动物时,他们就会把它们放进观察盒里带回班级自然角观察;种植园地里的蔬菜品种十分丰富,当苋菜、辣椒、黄瓜、西红柿等成熟时,幼儿就会自己搭建灶台,用砖块、细竹竿、锅碗等材料生成新的游戏——户外野炊。
种植园地
◆创设沙水区
玩沙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我园的沙池设置在草坪上,沙池旁边有一些大树,夏天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沙与水结合可以让游戏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在调整灌木带以后,又在原有沙池旁边的一棵大树下增设了一个沙池和一组水池,水池上水龙头的数量、高度符合幼儿人数和身高的需要。
游戏中,幼儿发现用小水桶将干沙变为湿沙的速度很慢,就采用了多种方式:
◆在水龙头上直接接上水管向沙池内注水;
◆在周边增设手压井和摇井,直接用切割好的几根粗竹竿将水引入沙池;
◆将一些PVC管连接成水管,把水引入沙池。幼儿采用适当的辅助材料,如各类管道、积木以及小玩偶、树枝、小花、标志牌等,在沙水区开展建构游戏、科学游戏、角色游戏等,如“有趣的桥梁”“纵横交错的隧道”“美丽的公园”等。
草坪上的沙水区
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户外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广阔的游戏天地,将“景观”变成“乐园”后,幼儿可以专注地探究并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而幼儿对自然、生活、动植物的爱,也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慢慢培养起来。
图文编辑/周珊
⊙作者:陆玲,单位:江苏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教育教学》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点击“”,在线订阅杂志。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