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群星幼儿园 吴红霞
拉紧“一线”,感受温暖,建立信任
拉紧“一线”指扎扎实实做好每日离园反馈活动,真正把家长当作幼儿园教育的帮手,把自己当作家庭教育的帮手,在每日与家长的沟通中,体现对幼儿的关爱与引导,让家长感受温暖,让信任逐步升级。
每日离园反馈要做到随机反馈和有计划反馈相结合。第一种是随机反馈,离园时家长随机问孩子今天在园情况,教师能随时应答并且让家长感到教师的真诚。这需要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行为,特别是行为的细节,并记在心里,离园时才可随时向家长反馈。正是这些小细节、小行为,会打动家长,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增强对教师的信任度。第二种是有计划地反馈,即每日反馈2~3名幼儿的发展情况,一个月之内全班幼儿都能轮流得到反馈,让所有家长感受到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关注、关爱都是均等并全面的。同时,有计划地反馈让教师提前做好重点观察,有利于教师全面系统掌握幼儿发展情况,反馈更加全面、深入。
离园反馈侧重幼儿在园表现,小班刚入园,重点反馈幼儿在园的情绪和生活情况,如今天哭了没有、饭吃得怎么样、大便情况、睡得好不好、自己穿衣服怎么样、玩什么玩具了,等等。入园第一学期,这些问题是家长每日关注的重点,即便每日反馈,家长仍然是爱听的。中大班反馈的内容则主要是幼儿跟同伴相处得如何、爱不爱举手回答问题、游戏表现,等等。
同时,离园反馈环节也是实施家园共育的重要契机,教师应巧妙利用这一契机,深入开展家园共育。如,针对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反馈幼儿在园自理能力情况后,可向家长传递具有发展性的指导策略——在家多让孩子自己穿衣、自己吃饭,孩子的自理能力会越来越强;针对运动能力较弱的幼儿,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运动表现后,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多做运动,比如踢球、追逐跑等,孩子的运动能力会越来越强,而且孩子情绪也会越来越好。
一是忌简单,否则显得敷衍。如家长问“今天怎么样啊”,老师答“挺好的,您放心吧”,一次可以,两次可以,三次家长就不问了,也就不沟通了,这对于建立信任型家园关系是大忌。要避免这个问题,教师就需要做好日常观察,留心每个孩子的某些行为,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忌厚此薄彼,面对部分家长满脸堆笑、热情洋溢,而对另一部分却少言寡语,显得冷淡,这同样是建立信任型家园关系的大忌。
三是对于家长的疑问或咨询等,忌答“不知道”,因教师上下午倒班,家长早上嘱咐过的事情,晚上要得到确认,如果教师简单回答不知道,家长会心生疑虑,因此,教师应答“我跟××老师确认后回复您”,让家长感觉到积极的回应,建立信任就不是难题了。
如同人与人的交往有首因效应一般,信任型家园关系的建立也具有首因效应,也具有关键期,即幼儿入园后的第一学期。“五点一线”家园共育机制,不仅强调关键时间点的关键活动,同时也强调日常工作中的细水长流,幼儿园要用心拎好“五点”,拉紧“一线”,家园关系这只“风筝”就能自由翱翔,并能装扮好家长工作这片美丽的天空。
(文章选自《学前教育》2018年第6期)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8381或8355212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