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天丰富的学习,参加“家园携手 共育未来”——全国第三届家园共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园长和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已是无比高涨。理论学习离不开实践,2017年4月18日上午,大家满怀饱满的热情走出会场,走进幼儿园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前往的园所分别是: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幼儿园和东方悦稚国际蒙特梭利幼儿园。下面就跟着我们分会场记者的镜头,去参观学习的现场看一看吧!
第一队:北京市第一幼儿园
推开红漆大门,北京市第一幼儿园,这座和共和国同龄的幼儿园展现在大家面前。刘金玉园长此时正站在古色古香的长廊前,迎接大家的到来。
蔡涛老师介绍了此次观摩活动的安排,此次观摩分为3个部分:艺术欣赏活动、园长讲座、参观环境。
艺术欣赏活动
1.水影画欣赏
一段唯美的水影画视频之后,老师和孩子就“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进行了交流。“我看到了仙女”“佛像”“丝绸之路”……“我感觉很安静”“慈祥”……“这些画是用什么画的呢?”由此引出活动:水影画。以水为纸,以竹签为笔,油彩着色,孩子们围在老师周围,欣赏、感受着这奇妙的艺术形式。
“怎么保存下来?”一张纸平铺到画上,轻轻拿起,“哇塞”,在孩子们的欢呼下,一幅美丽的图画跃然纸上。观摩的老师们也为之惊叹。
2.手撕立体画
大幅黑白画面,在老师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徐徐的故事中,通过“撕”的方式,来到了孩子们的生活中,画作也有了生机和活力。
“这些是怎么做出来的?”
“撕”“折”“卷”“团”……
“这幅用手撕出来的画,叫做手撕立体画。”
孩子们纷纷上前,都想要体验一把这画中的神奇。
在场的老师们也对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这样的艺术教育啧啧称赞。
3.琵琶欣赏
蜡染布盖着的是什么?孩子们摸一摸、猜一猜。
掀开布盖,一把琵琶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样一件乐器,很多孩子还真是第一次见。孩子们上前试一试吧,怎么能发出声音?会有什么样的声音?就这样,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这件中国传统民族乐器。
老师轻轻拨动琴弦,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了孩子们熟悉的歌谣《小星星》,“听一听,你有什么感觉?”孩子们自由想象,充分表达:“像和好朋友分开”“像在跑步”“在颤抖”……
孩子们轻轻跟唱着常规版本的《小星星》,此时,是那么幸福、美好。
园长讲座
接下来,刘金玉园长介绍了幼儿园的历史与发展,分享了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为孩子的快乐人生奠基”,以及综合艺术教育的点滴成果:挖掘传统之美,浸润幼儿心田。具体包括“五民”切入(民族音乐舞蹈,民族绘画、工艺,民族文学,民间游戏,民间玩具),感受传统美;“戏迷”融入,体验经典美;节日浸入,传承文化美;打造环境之美,陶冶幼儿情操;孕育教师之美,滋养幼儿品格;创新活动之美,激活幼儿表现;赢得共育之美,发挥教育合力。
让我们在一幼的带动下,让孩子“生动、快乐、全面地发展”,“为快乐人生奠基”。
参观环境
讲座结束后,老师们参观了一幼的环境。幼儿园的每一个教室都敞开着大门,每一个人都怀揣着开放的心态,等待着客人老师。彰显着教育智慧的环境,每一个自由、欢快的孩子,每一位微笑、专业的教师,都在告诉我们,这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幼儿园,在今天依然焕发着蓬勃的活力。观摩的老师们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相信,大家一定有所感、有所悟,一定不虚此行。
记者|摄影 王娓 姚远
第二队:丰台区第一幼儿园
2号小分队一大早出发,来到了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幼儿园参观学习。一入园,老师们立刻被丰台一幼富有特色的园所环境激活,老师们的眼睛变成“探测器”,搜寻着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设备;双手变成“感受器”,认真感知、测量环创材料。大家全情投入,拿着手机一边拍照,一边和身旁的老师讨论,分析材料的制作方法和功能。看来老师们又获得了关于环境和材料的新启发和新收获,学习结束后,一定能更好地支持自己园所环创工作的开展。
随后,丰台一幼教研主任刘志月热情地接待了大家,为大家介绍园所发展历史,基本概况以及园所的特色课程,重点介绍了园所正在开展“生活实践课程”的理念和开展方式,老师们听得专注而投入,与刘主任展开深入沟通。
常常接待世界各地参观团队的丰台一幼,接待工作早已经成为了幼儿园和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结合园所的生活实践课程理念,孩子们生成了“小导游”接待课程,孩子们化身小导游,参与到园所的接待工作中,带领老师参观幼儿园。看!小导游们随身带着话筒和作为队标的花环、手环、蝴蝶小夹子,为导游工作做好了准备。小导游们还大方地自我介绍,为自己“招揽”队员。带领老师参观园所的途中,小导游们尽职尽责,给自己队的老师们介绍幼儿园的玩具、游戏和活动,还身体力行,为老师展示游戏玩法。
参观结束后,孩子们为老师准备好了水果拼盘,香蕉、橘子、小西红柿,每个盘里放上了小叉子,上写了小标签,细节满分!
欣赏完孩子们表演的武术操和声律启蒙朗诵之后,小班的小朋友为老师们展示了一节音乐活动。淅淅沥沥的小雨声中,孩子们在音乐节奏的带领下给小动物们送去了雨伞。
在丰台一幼老师和孩子们的热情接待下,一上午的参观时间飞快地过去了。活动结束后老师们不愿离去,纷纷表示对园所能将孩子们的生活与课程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幼儿园里的人、物、事,让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真正源自生活,回归生活,值得学习和借鉴,希望还能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园所课程,让孩子真正成为幼儿园学习和游戏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记者|摄影 李原 李杰
第三队:东方悦稚国际蒙特梭利幼儿园
东方悦稚蒙特梭利国际幼儿园位于幽静秀丽的永定河引水渠边,灰色的建筑给人一种端庄典雅的感觉,中式的屋檐又让人感受到这所“国际”幼儿园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亲和与融合。
前来参观的30名园长和老师抵达园区后,首先在东方悦稚AMI3~6岁蒙特梭利培训教师董爽的引导下,来到“亲子暖屋”和“casa教室”进行参观和体验。
暖 屋
暖屋是让1~3岁孩子和妈妈一起来活动和熟悉的亲子环境,而“casa”则是意大利语“家”的意思,顾名思义,里面的环境布置像家的感觉,所有工作区都提供了真实的物品,目的是让为3~6岁的孩子通过不断地重复练习掌握技能,学会自我照顾,感受分享的快乐。
casa 教室
按照董爽老师的建议,参观的园长和老师们放下成人的身份、感觉、经验和偏见,纷纷选择了其中的一项工作,像孩子一样新奇地按照“工作说明”进行尝试和体验。
当然还少不了各种拍,有启发的、园里没有的、可以借鉴的,记录下来别忘了!
体验完毕,大家分成小组进到各班观看孩子们实际工作的情况。在参观前,董爽老师又一次提出要求:请大家进教室后当“壁花”,安静地观察孩子们的工作;不要和小朋友们说话,不要拍照。总之,不要打扰小朋友,影响到他们的专注力和工作。
所以,sorry,这里半张照片也没有哦!连小编想用手机书写文字记录现场也被带班老师制止了!但是,大家用眼、用心看到、感受到的收获其实一点不少哦,甚至更为深刻:这是一次用实际行动参与的体验活动,是理念与行为合一的参观!
最后,董爽老师为前来参观的园长和老师们做了《蒙台梭利完备环境解析》的讲座,她先介绍了蒙台梭利“儿童之家”的源起,蒙台梭利学校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从0~6岁儿童在人类倾向特性、吸收性心智、敏感性等方面的发展与完备环境关系进行了解读,阐释出“孩子和环境互动时进行的吸收铸造了人生的生命底色”的理念,并结合本园的环境布置,说明了在教室里利用环境创设帮助孩子建构完整的人类特质——语言、动作、独立、情绪、智能,还原出发展能动性的原则,同时强调了“专注力”是必须要保护的,当孩子专注时就会达到精神和动作的统一。
精彩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一上午的参观结束了。有的老师说,虽然我们园不是纯蒙氏园,选择参观这所园是为了有机会深入接触、了解不一样的园所,这次的参观感受是一种新鲜的体验。就像昨天会上学习的,走进一所幼儿园,无需介绍和交流,只要留意整个环境就能读出园所的文化特色、教育信息、孩子的发展水平。这所园的整体感受是雅致、安静的,和大多幼儿园五颜六色的风格很不一样;而孩子也是安静、投入地做着事情。此外,每个班上孩子人数较少,所以孩子和老师间的关系是互相关注的,这种感觉很美好。
记者|摄影 陈蕾 李治宁
观摩学员反馈
三所幼儿园各具特色,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相信通过与名园面对面的亲密接触,老师们在园所环境、材料投放、课程特色等方面都有所收获。看看老师们是怎么说的吧!
编辑整理|李原
制作|苏彬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