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择把儿”之后
策划 刘雪晨 孙双英
一次,小班观摩活动的现场,男孩牛牛转了一圈后,来到了娃娃家的小厨房,先是站在一边,不动声色地观看小朋友选择各种各样的食材放在锅里翻炒。等到前面的小朋友一离开灶台,他迅速拿起锅铲,取了一根辣椒放在锅里,搅拌的同时,又放了一根胡萝卜,继而盖上了锅盖。他把锅铲放在一边,又下意识地打开锅盖,很有力地把胡萝卜上“绿色的缨子”一把揪下来,重新扔到锅里。然后,拿起辣椒也开始揪“把儿”。班中老师赶紧介入:“牛牛,你在做什么呀?”牛牛根本不搭理老师。旁边盘子里的食材,只要是有“把儿”的,全被他一股脑儿揪掉了。
这段时间,小班活动区正在逐步完善。娃娃家新增添了用废旧纸箱制作的灶台、炒锅等配套的厨房用具,还有用色彩鲜艳的陶泥精心捏制而成的常见蔬菜,形象逼真。孩子们对这些非常感兴趣,每天都有孩子到这里,像模像样地做饭。
观摩结束后,班级老师迫不及待地进行了解释:3岁左右的幼儿已具有初步的生活经验,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牛牛可能在家里看到成人做饭前要先择菜,择菜正是其自身生活经验的反映。但老师也很困惑,怎样分析牛牛在这个游戏中可能发生的学习行为,进而支持他的学习呢?辛辛苦苦捏制的作品就这样变得支离破碎,那还要不要继续做一批新的食材投放到娃娃家?当小班孩子出现咬一口塑料苹果,摘掉粘土辣椒的把儿之类的游戏行为时,教师该如何处置?我们不妨进一步讨论,小班还要不要投放逼真材料,怎么投放?
角色区材料投放的“两多两少”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潞城幼儿园 姚渊
通过这一案例,思考如何为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提供材料,我觉得必须牢记“两多两少”。
1. 多一些操作,少一些摆设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把儿童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水平。学习意义的获得就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让幼
儿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案例中所提到的逼真、精致的成品材料固然颜色漂亮,初期能吸引幼儿,但是由于固定不变,不能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游戏需求,容易被孩子“再加工”,成为成人眼中的“破坏”。
材料只有具备与幼儿互动的多种可能,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随意组合、加工、创造,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才会得到真正的发挥。
2. 多一些丰富,少一些单一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但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受到物品的局限。因此,我们可以收集生活中一些废旧物品等充实到游戏中,鼓励幼儿替代游戏中的材料。这样既能丰富游戏内容,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老师有时间、有兴趣参与游戏,能不断捕捉幼儿无意识、稍纵即逝的小主意、小想法,从而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促进幼儿经验的丰富。
任何一个活动前,都需我们充分解读幼儿的身心特点、兴趣需求,适时架构、顺势利导、支持回应,而不是等问题出现,再去思考如何处置。实现了这一转变,才能帮助我们真正走进童心世界。
让材料和区域都“活”起来
□ 天津市和平保育院 庞颖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活动材料越丰富,活动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越主动积极。
我们的做法是:创设一个“辅助台”。材料包括:各类仿真蔬菜等成品材料,还有泡沫、纸片、吸管、小棍、陶泥、碎布、皱纹纸等半成品材料,支持幼儿自主选择适合的材料动手制作各种蔬菜,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材料的特性。教师在与幼儿共同的活动中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不断调整“辅助台”投放更多种类丰富、操作性强的材料。幼儿在游戏中可随时随需去“辅助台”拿取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使材料在游戏的操作中“活”起来。
当幼儿出现“择把儿”的行为,我们不妨增设小超市,售卖“辅助台”中制作的各种蔬菜、水果等。老师可以扮作想买辣椒的顾客,表示想买“带把儿”的辣椒,引导牛牛想一想怎样把择下来的“把儿”粘回去。
生活即教育,区域活动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生活化,游戏源于生活,还原生活。比如,我们还可以与食堂老师沟通结合当天的菜谱,选择一些像芹菜、白菜、黄瓜等低成本、易操作的食材,让幼儿进行择、撕、切等操作活动,感知真实材料的特性。在保证安全卫生的情况下,带领幼儿将菜送到食堂,请食堂师傅炒出来,作为午餐的一部分。
让材料和区域“活”起来,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空间,使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按照自身的发展速度,选择合适的材料,尽兴、尽情地探索世界。
想了解更多关于本话题的讨论,请看2017年《学前教育·幼教版》第4期
—— END ——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8381或8355212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