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REDITOR’S NOTE
沙水游戏深受幼儿喜爱。沙是大自然的产物,玩沙游戏是通过幼儿的想象,利用沙、水以及各种辅助材料来进行构造的一种游戏,具有可塑性、变化无穷的显著特点。这样一种低结构、没有既定玩法的原材料,对于幼儿而言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因而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幼儿的游戏欲,支持其自主选择与自由探索,从而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游戏体验,形成多项积极学习品质。
本文记录了幼儿沙水游戏——造个游泳池,记录了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对幼儿行为发展的观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注:案例选编自湖州市实验幼儿园沈霞老师《沙水坑里的游泳池》 )
缘起 /
沙水池以前是个游泳池?
在一次玩沙活动中,叶逸尘跑过来告诉老师:“我想造一个游泳池,因为爸爸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原来是个游泳池,那个时候爸爸跟我一样大,爸爸也在我们这个实验幼儿园读书,所以我想做一个游泳池给爸爸看看。”孩子都表示很好奇:“你说的是真的吗?”“我爸爸怎么没有跟我说过?”“老师老师,叶逸尘说的不对,这里明明是我们玩沙子的地方”……
因此,教师去询问了学校的老教师和叶逸尘的爸爸,得知了1985年在幼儿园开园的时候这里建造了一个游泳池,近几年这里被改造成为了一个沙水池。
哇,以前那个游泳池原来长这样!“游泳池的前世今生”的玩沙活动的序幕,一次玩沙活动中,幼儿们自发地想要在沙池里做一个游泳池……
(幼儿园旧时的游泳池照片)
孩子们在沙池里玩耍,有几名幼儿准备做一个游泳池,想法很快得到了回应,几名幼儿自发组成了两个小组都想挖一个坑做游泳池,其中,想响和柚子分别是两组的主导性幼儿,柚子跟很多小朋友说:“我们在挖游泳池。”豆豆发现想响在用铲子铲沙子的时候,把从他们准备挖的地方(以下称1号坑)挖出来的沙子,铲到了他们所在的挖游泳池目标点(以下称2号坑),幼儿出现了语言上的“争执”,却又以一种自然的、平和的方式自己解决了,然而,第一次做游泳池却失败了……
豆豆:“想响,不要挖过来,这是我们的洞。”
柚子:“想响,你不要弄过来。”
想响:“我们造到你们这里来了就好了。”
柚子:“不要造到我们这里来。”
想响不予理会,继续从1号坑铲到2号坑。
柚子大声说:“干什么啊想响,这是我们的游泳池,有人在破坏游泳池。”
高煦说:“你这是游泳池吗?”
柚子说:“是游泳池。”
高煦说:“被人捣乱就不是游泳池啦。”
柚子:“老师,有人在破坏美丽的游泳池。”
老师:“那怎么办呢?”
高煦:“是想响,他在那边弄来弄去。”
想响看了看他们,又看看了自己挖的坑,开始默默地把沙子铲到另外一边,见状,柚子和高煦也不再说他了。
柚子拿起铲子把铲子往1号坑甩去,铲子背撞到了正在1号坑和2号坑之间挖沙子的豆豆的额头(教师观察没大碍),柚子连忙伸出手摸摸豆豆的头,跟豆豆说:“对不起对不起。”两个孩子耳语一番后又马上投入了玩沙活动。此时,柚子挖了一铲子沙,但这次没有直接往1号坑铲去,而是绕过豆豆,将沙子倒入1号坑后面。
挖了一会儿,柚子看看挖出来的大坑说:“我们需要水,这里需要水。”猕猴桃用了玩沙用的桶装了一小桶水运来,这时,在挖坑的小朋友在大叫:“挖出水来了,挖出水来了!”渐渐地孩子们发现,水会消失,便说道:“老师,水变干了,没有了,被沙子吸走了……”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引导幼儿思考。
我:“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我们挖了坑。”“想响起先把他挖的沙子都弄到我们的坑里,后来他知道错了,就没有再挖到我们这里。”
我:“那最后有没有造出游泳池呢?为什么?”
幼儿:“没有水。”“水被沙子吸走了。”
我:“怎么才能留住水呢?可以用什么东西储水?”
幼儿:“用东西接住!”“不漏水的东西!”
我:“因为我们没有准备好可以留住水的东西,做泳池失败,你们觉得需要什么材料?”
幼儿:“玩水那个大盆子、一些大的防水的东西、大塑料布(膜)……”
我:“那我们把需要的材料都记下来,然后去寻找这些材料,再去玩游戏,好吗?”
幼儿:“这样下次玩肯定能成功!”
幼儿开始画下了自己做泳池需要的材料,尝试自制“游泳池池计划书”,并且请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记的是什么材料,大家投票选出了最认可的连两份计划书,并开始收集相应材料……
(自制游泳池计划书)
案例分析
? 同伴冲突——协调合作能力的发展
在玩沙活动中,教师发现两名幼儿的冲突仅限于语言方面,故决定暂时观察,后发现幼儿自己解决了冲突,想响在对方不停地说:“你在破坏我们的游泳池。”后逐渐意识到了对方也想挖出来一个沙坑,并且把自己挖的沙铲向另一面。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让其他幼儿不适,进而调整了自己的行为。
? 与环境互动——幼儿反思能力的发展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在自然情境下发现了沙子和水在不同状态的特点,沙与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呈现形式以及不同状态间的转换是幼儿经验缺失的部分,这其中存在诸多“未知”,引发幼儿去探索,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发现了“问题”,幼儿表现出能在集中环节尝试进行粗浅的对事件和材料的反思。
? 缺少计划性导致第一次游戏的失败
计划性是指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图制定计划并付诸实践。在场景一中由于幼儿缺乏对沙水在不同状态的特点的认知、缺乏计划性导致第一次做“游泳池”失败,在之后的集中讨论环节,幼儿基于这个“问题情境” 开始了反思与讨论,失败的经历也导致了主动性的减弱,故教师及时进行了介入与引导。
“游泳池成型啦,可四处都是沙子!”
有了计划书,孩子们开始了第二次游戏,幼儿找到了大水盆、塑料膜等用来储水。在用塑料膜储水造一个游泳池的过程中,在沙坑铺好塑料膜的时候,想响把砖头扔进了未成形的“游泳池”里面,邵祺伸手去拿起来,想响也去拿,二人发生了争吵。
邵祺说:“不能放进里面的,不要拿走砖块。”想响听取的他的意见,拿走了砖块,开始在塑料膜周围用砖块压住。邵祺用手把塑料膜拉整齐,并用砖头一块一块压整齐。旁观的林解颐说:“邵祺,你真棒!”
“游泳池”逐渐成型,更多的孩子开始去拿桶运水,但是洗手台上却落满了沙子。
活动反思
在幼儿制定了计划书后,幼儿做出了成型的“游泳池”,但还是发生了一些问题。
我:“你们有没有造好出游泳池?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幼儿:“我们用塑料和砖头,造出一个小的游泳池。”“砖头可以压住塑料。”“还可以用大盆放在坑里面当做游泳池。”
我:“洗手台后来为什么变成这样?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
幼儿:“都是泥沙了。”“很脏。”“用干净的桶接水。”“可是小水桶太小了,要是能直接把水接过来就好了。”
我:“有没有办法把水引过来呢?”
幼儿:“像自然水管放水一样,做个管道。”
案例分析
? 开始有计划的游戏——主动性、计划性促进了专注性的提升
当第一次游戏失败后,幼儿开始自己设计游泳池的时候,表现出对游戏的计划性,在此过程中,幼儿思考了许多种材料,之后在大家的评选下选出了他们都认可的两份“自制游泳池计划书”,并且对照计划书寻找材料,进行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和计划性的提升,促进了专注性的提升,而专注性的提升也反过来对主动性起到助力。
? 对材料、事件的反思——反思促进幼儿资源利用能力的提高
幼儿愿意去探索周围的新奇事物,收获对应的经验知识,对新奇的事物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游戏中幼儿直接用了玩过沙子的桶去接水,导致洗手台上留下了很多沙泥。活动之后,教师及时进行了分享,幼儿意识到不正确使用工具会给环境带来影响,并且开动脑筋想出了用管子接水的办法。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材料、事件有了反思的表现。
“水管漏水了怎么办?”
第三次游戏开始了,柚子说:“快来,超级无敌接管子行动。”说着叫了几个好朋友一起接管子,其中,柚子接的管子正巧是有水的管子在上,接水管子在下,所以没有漏水,但是有几段,连接处没有连好,漏水了,幼儿开始想办法解决。
苹果:“你看,又漏水了吧。”
说着把管子连接起来,将接水管放在了引水管的下方。
伊伊:“你看,还是在漏水么。”
说着把两个管子分开平放,但是水还是继续在漏。
柚子:“你们的漏水了,我的没有漏水哦。”幼儿开始围观不漏水的接口。
幼儿:“有水的管子在上面,接水的管子在下面才行。”
想响:“我们来改造一下水管的方向。”
说着几个孩子开始摆弄起水管,让引水管在接水管的下方,一个接一个,在放水的时候,孩子们手扶着水管连接处。
来来:“哇,水像滑滑梯一样滑下来咯。”
就这样拿了一会儿,
来来:“手好酸啊,我也想去玩沙子。”
想响:“我去给你找个好东西。”
于是想响走到材料区,找了一个积木,尝试了几次,把积木垫在了连接处。
想响:“好了,这下咱们可以一起去玩咯,让它在这里帮我们。”
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游泳池”的事情,并且用画笔把自己和工具的故事、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看到的有趣的事情、发现的小秘密都画了下来。
活动反思
看到幼儿解决了“游泳池”排水的问题,
我:“你们接管子成功了,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幼儿:“我们起先连的管子在漏水,只有柚子的没有漏水,后来我们把有水的管子放上面,接水的管子放下面才行。”
我:“那最后游泳池成功完成了吗?”
幼儿:“做了2个游泳池,两个不一样的,一个盆子做的,一个塑料和砖头做的……”
我想让幼儿对这次活动有进一步深刻的印象,
于是提议道:“把我们的故事画下来吧。”
幼儿:“我想画接管子”“我想画用砖头和塑料膜做游泳池;我想画我和我的好朋友在沙池里挖坑……”
案例分析
? 试误和自我纠错,即时反思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游戏中幼儿发现有些管子接在一起不漏水,有些管子接在一起漏水的,于是孩子们展开了探索与观察,并且进行调试,在观察成功的一处后发现“有水的管子在上面,接水的管子在下面才行。”前两次游戏遇到问题后都是在教师在游戏后集中交流下引发幼儿反思,在第三次游戏中幼儿在游戏环节中有了即时反思,并且根据对成功案例的观察对自己的材料和行为进行了调整,自己在游戏中试误、自我纠错、问题解决。
? 专注性、主动性促进资源利用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游戏中连接处连接成功后,幼儿小心翼翼地捧着连接处,在发现长时间地拿着连接处会导致手很酸,又没得玩的时候,幼儿进行了即时的调整,换成一个积木垫在连接处,解放了双手,在这时不仅看到了孩子的对资源利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还看到了孩子们的科学态度,促进了幼儿的问题解决。
编辑 | 李芸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