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读懂儿童app的后台问答区,还是我们去线下培训的时候,总有老师提到这样一类问题:班里总有那么几个让人特别头疼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比如,有老师说班里有个孩子一言不合就动手,班里的孩子几乎都被打过,有时候老师转个头的功夫,就把小朋友给打哭了,教室里的哭声此起彼伏的。而老师应对这一个孩子的问题已经够头疼了,有时候还要应对来自被打孩子家长的压力,不得不说老师真的太难了!
与之相反的是性格孤僻,不爱说话的孩子,他们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就自己在那默默地玩,老师常常是有劲使不出,用了很多方法也不见效果。类似的还有爱哭、脾气大,不听话,不守规则等孩子。
对于这些孩子,老师到底该怎么做呢?
如果仅仅从纠正孩子行为本身出发,常常效果不好,这类问题不是仅仅去纠正孩子行为那么简单,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需要花费时间、耐心,需要我们的教育智慧。今天主要为老师分享其中两点。
01 /
越是“问题小孩”
越需要爱与接纳
当看到孩子的哭闹、打人时,尤其是对于经常出现这类行为的孩子,我们的第一反应或第一念头往往是“这孩子真麻烦,真不听话,真讨厌,真让人头大”。有时候我们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会习惯性地上来就指出孩子的问题,纠正孩子的行为。
教育者的职责当然要帮助孩子建立好的行为习惯,但如果不先去表达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的接纳和理解,和他们表面那个暴力、捣乱背后那个受害的,渴望爱的小孩建立起联结,再好的方法可能都不太起作用。
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需要的不是去要求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先让他们感受到世界上有人懂他们,有人真心实意地在接纳和理解他们。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出现这些行为,常常是在寻求关注,这些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是寻求安全感和掌控感。
比如有个孩子平常可以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但自从妈妈生了弟弟之后,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倒退”,出现了尿裤子,哭着闹着要喂饭等行为,并不是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背后其实在寻求爱与关注,是妈妈可能都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冷落造成的。
那些我行我素,无法无天,不懂规矩,行为没有边界的孩子,并不是内心力量强大的孩子,恰恰相反;他们内心缺乏力量,缺乏安全感和掌控感。
所以,对待这个类型孩子真正的秘诀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
02 /
家长老师越配合
孩子自我改变的意愿越强烈
前两天去幼儿园培训,在和老师们聊天时,有个园长就提到这样一件事:有个孩子把班里一个小朋友打了,当老师和打人孩子的奶奶沟通时,奶奶对老师说:“孩子送到你们幼儿园,你们老师就要好好管教呀,你们要教育好他呀,他打人你要管呀,我说他,他又不听。”可以想象这位老师听到这句话时该多无助、多无奈….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幼儿园一方的事,而是需要家庭和幼儿园两方的协同努力,逐步达成教育观点的一致性。当孩子出现了问题,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应该推卸责任,而是把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放在第一位,像合作伙伴一样,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来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需要的帮助是什么,老师怎么做,家长怎么做,共同配合去支持孩子。
当孩子感受家长和老师都在真心实意理解他,帮助他,孩子自己想改变的意愿才会越强,没有谁能改变谁,除非自己愿意去改变。
这两点是需要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但要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系统的方案的。针对班级中的“问题小孩”,读懂儿童结合教室中的真实案例专门打造了该系列的课程,内容包括:
【暴力】孩子总动手爱欺负人,怎么办(中)
【暴力】孩子总动手爱欺负人,怎么办(下)
【捣乱】孩子总捣乱,怎么办?
【内向】教室里的“小透明”孩子,怎么支持?
【孤僻】来自星星的孩子,怎么支持?
? 好消息 ?
《孩子总动手爱欺负人,怎么办(上)》在“读懂儿童”APP免费开放至7与30日!无论你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点击文末“”,即可免费学习!
创作 | 马丽
编辑 | 橙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读懂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