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生长期的幼儿,饮食至关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不当不利于幼儿的成长,甚至还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倍诺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
食品,是影响孩子健康的最大因素之一,饮食习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孩子以后的成长健康情况,幼儿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食品卫生安全更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食品基本常识以及购买注意事项。
注重个人用餐卫生,居家或外出用餐自觉使用公筷公勺,餐前餐后洗手,不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以减少通过唾液“口口相传”交叉感染,为自己、为他人、为全社会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倡导厉行节约,用餐时按需取食,外出就餐不多点、居家厨房不多做,落实光盘行动;告别消费陋习,做到不剩饭、不剩菜,餐后主动打包剩余饭菜,加强自觉自律,抵制和反对铺张浪费。
要树立食品安全观念,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在购买食品时,应选择正规的大型商场、超市,同时看看包装上有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外出就餐时,选择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干净卫生的餐饮企业就餐。
生吃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野菜、野蘑菇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不饮用生水或者不干净的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购买预包装食品时应查看产品标签是否有“qs”或”sc”标识,标签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是否完损、有无鼓包(涨袋、胖听)等现象。“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使用。
1.幼儿大多爱吃零食,也喜欢将各种东西放入口中,因而容易引发食物中毒。
2.我们除了要把好食品采购、储藏、烹饪等方面的卫生关外,还必须教育幼儿不吃腐烂的、有异味的食物。
3.幼儿误食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更是多种多样,如家里投放的各种花花绿绿的毒鼠药、因大人的失误而误放在饮料瓶中的消毒药水等等,都可能被幼儿误食。因此,在平时要教育幼儿不随便捡食和饮用不明物质。
4.孩子服用的药大多外观漂亮,口感好,深受孩子“喜欢”;有的孩子甚至把药品当零食吃,因此,要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吃药,一旦要服药,一定要按医生的吩咐在成人的指导下服用。
5.饮食安全教育的另一方面是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在进食热汤或喝开水前必须先吹一吹,以免烫伤;吃鱼时,要把鱼刺挑干净,以免鱼刺卡在喉咙里;进食时不嘻笑打闹,以免食物进入气管等。
1.保持清洁
①拿食品前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也要经常洗手。
②便后洗手。
③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和设备。
④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多数微生物不会引起疾病,但泥土和水中以及动物和人身上常常可找到许多危险的微生物。手上、抹布、尤其是切肉板等用具上可携带这些微生物,稍经接触即可污染食物并造成食源性疾病。
2.生熟分开
①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
②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
③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禽和海产食品及其汁水,可含有危险的微生物,在准备和储存食物时可能会污染其它食物。
3.食物要彻底做熟、加热要彻底
①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
②汤、煲等食物要煮开以确保达到70℃。肉类和禽类的汁水要变清,而不能是淡红色的。
③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危险的微生物。研究表明,烹调食物达到70℃的温度可有助于确保安全食用。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馅、烤肉、大块的肉和整只禽类。
4.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①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②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
③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60℃以上)。
④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⑤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如果以室温储存食品,微生物可迅速繁殖。把温度保持在5℃以下或60℃以上,可使微生物生长速度减慢或停止。有些危险的微生物在5℃以下仍能生长。
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①使用安全的水或原材料进行处理以保安全。
②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
③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例如经过低热消毒的牛奶。
④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是生食食物。
⑤不吃超过保鲜期的食物。
原材料,包括水和冰,可被危险的微生物和化学品污染。受损和霉变的食物中可形成有毒化学物质。谨慎地选择原材料并采取简单的措施如清洗去皮,可减少危险。
◆ ◆ ◆ ◆ ◆
想掌握学前教育大咖的最新资讯吗?
想一键获取各种学前教育资料吗?
想近距离了解《当代学前教育》编辑部吗?
那就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当代学前教育》交流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