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1日上午9:00—11:00,泥微项目组全体成员在领衔人蔡春燕园长组织下进行了如皋市“雅云工作室”玩泥巴微项目组第四次线上研讨交流活动。
一、 好书共读,构思与实践
高新区桃园幼儿园王晶卉老师以游戏力为轴,从环境创造力、共情沟通力、观察反思力、保育支持力、纵深推进力、架构参与力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同时结合该园假期玩泥体验活动,分享教师在阅读基础上利用身边资源、积极构思实践,探索与泥相关的游戏,从而提升自我游戏力,提高个体竞争力,达成师幼双向成长的预期。
二、话题研讨,互动与交流
各园通过照片及视频等形式,围绕“教师观察站位”及“教师介入指导”这两个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高新区桃园幼儿园吴淑云园长结合日常的玩泥日记,例谈了玩泥游戏中老师介入时机的适宜性。她提出,幼儿在游戏时,教师站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全方位地观察幼儿游戏,应在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前提下,在观察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幼儿表现出来的行为,判断是否需要介入游戏,确保时机恰当,站位合理。
常青幼儿园秦艳红老师的《泥巴涂涂乐》讲述了幼儿的调泥活动,提出游戏中教师可以远距离观察,给幼儿充足的时间思考,当幼儿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出现困难时,选择适宜的时机介入,更好地推动幼儿的发展。
健康幼儿园施小云老师详细解读了教师站位概念,并通过持续性的玩泥活动观察,让我们看到了其中教师的多站位与适时介入。
外国语幼儿园殷益萍老师提到了不同站位对幼儿的影响与作用,罗列说明了何种情况下需要教师的介入指导。
港城幼儿园张晓老师结合幼儿游戏照片,从“放手观察,发现孩子创造力量”和“最优介入,支持幼儿自主发展”两方面讲述了自己对于议题的理解,其中教师观察站位可以是定区域、定个人或小组、定材料的,要注意全局性、灵活性、适宜性,在“放手”和“放任”间寻求平衡,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主体性。
建设幼儿园陆书银老师通过泥巴区游戏活动的点滴案例,谈了谈幼儿泥巴游戏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介入指导。她提出,教师应借助多种形式,做到观察和分析在先,介入及指导在后,灵活选用不同方法,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有效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使幼儿获得最佳的游戏体验,从而真正实现游戏的目的。
三、 点评总结,规划与部署
领衔人蔡春燕园长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点评总结,肯定了各园能够从不同维度梳理教师站位和介入时机,有观察、有分析、有思考,真正做到了“实”和“准”。对于共读活动,蔡园长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大家能够聚焦某一章节,并提前将章节内容分享在群里,微项目组成员都积极参与互动,那样会更有氛围。
最后,蔡春燕园长就近期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请各园围绕以下三个议题进行再梳理:
1.教师站位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2.什么情况下教师需要做一个安静的观察者?
3.玩泥时教师介入的原则、时机、方式。
放手游戏,发现儿童。通过此次研讨活动,大家对自己观察到的和其他老师发现的内容进行分析、思考、感悟与内化。相信在后期的工作实践中,玩泥微项目组老师们会继续学习与探索,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用更适宜的方式支持孩子,在恰当的时候推动孩子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