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室内美术区
2022年4月28日下午14:30—16:30美术游戏项目组成员在领衔人周兰梅园长的带领下通过腾讯会议线上进行了如皋市“雅云工作室”美术游戏项目组的第二次研讨活动。
一、观摩视频
项目组全体成员线上观摩江安幼儿园美工区视频,周晓玲老师结合视频就如何利用教室的墙面、室外走廊、材料柜等进行作品的分类展示和班级材料如何分类、如何摆放、幼儿取放是否适宜进行解读。
二、分组研讨
各项目园在观摩视频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美术区现状,针对空间布局、材料投放方面展开研讨。
(一)空间布局
围绕美工区应设置在什么位置?怎么围合?多少桌椅、多大空间适宜?墙面上创设什么?如何把握色彩?
通过研讨,大家形成共识:1.空间设置上要遵循美工区与其他区域可互为作用又相对独立的原则,考虑光源、水源、干扰和作品呈现的题;2.在围合方式上,美工区的“门”可以有形亦无形,可随内容不同而变化,由半包围结构逐步演变成开放式的;3.桌椅的摆放和空间的大小,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弹性化灵活设置。4.墙面创设的内容包括名画欣赏、技能支架图、经验支架图、幼儿作品、幼儿创作小故事等内容。5.在进行色彩搭配时,背景选取淡色系,可以衬托幼儿作品的丰富性。
(二)材料投放
围绕美工区材料的类别有哪些?如何摆放?
通过研讨,大家认为:1. 室内美工区材料投放分成工具类、绘画类、手工类、自然类、废旧类、欣赏类等材料。2.材料的选择遵循安全性、灵活性、丰富性、目标性的原则;3.材料分类摆放需要让幼儿看得见、拿得来、送得回。
三、分享故事
江安幼儿园的周蕾老师分享了美工区游戏案例“从固化思维走向自主游戏”。周蕾老师在梳理了美术区的价值后,对班级美术区进行了重新审视,发现班级美术区存在的问题:1.幼儿对泥工感兴趣而忽略了其他表现形式、2.支架的提供固定了孩子的思维。
教师聚焦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解决问题:1.开展走班游戏,体验多样化艺术形式,拓展幼儿视野;2.师幼一起讨论,收集整理材料,激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3.走进自然乐园,多感官接触大自然,促发幼儿无限畅想。
四、引领提升
周兰梅园长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指导。
1.美工区环境创设应遵循三“更”原则——更灵活、更自主、更多维展示。
空间大小可随幼儿当下的需求灵活变化;充分利用网格、s钩、活动扣等材料,让幼儿在有限的空间里更自由;不能仅仅依赖于墙面呈现作品,还可以多维度来展示。
2.教师应具有三观——课程观、儿童观和教育观。
墙面展示的内容,除了名画以外,可以有一些贴近幼儿生活或与生活背景相关的欣赏内容,与幼儿经验链接,与课程相对接。
环境要体现儿童本位主义,比如鼓励幼儿自主参与材料的归类整理,当熟悉材料的位置和类别后,才能更自主地使用材料,养成良好的收纳整理习惯。
教师要沉浸式观察,关注细节,策略指导,鼓励幼儿将自己想像的内容融入到绘画里,注入创造力。
春暖花开芳菲季,正是游戏共研时!勤于研讨,乐于反思,脚踏实地,勤奋耕耘。将学习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让教研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要真正成为幼儿区域游戏的支持者、引导着,让幼儿在艺术的“田野”中“奔跑”,播种美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