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在2-10天左右,开始阶段的外在表现和普通感冒发烧比较相似,但是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显现出一些具体的特征。
一般病例症状
顾名思义,手足口病最明显的症状出现在手、脚和口腔中,这三个患处会出现类似米粒大小和颜色的疱疹,患儿能感觉到疼痛,有的孩子可能在臀部或者肛部也会长一些。
患儿还伴随低烧(38°C左右)、皮疹等体征,不过通常都不严重,1-2周内会自然痊愈,而且没有什么后遗症。持续低烧可能会让小宝宝感到食欲不振、头晕头痛等,并不时出现咳嗽、流鼻涕的症状。
重症病例症状
极少数的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或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其中比较严重的病症有脑膜炎、脑脊髓炎、心肌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等。
1、呼吸系统出现问题的表现非常明显,宝宝的肺部功能变差,呼吸变得急促或者困难,可能出现类似窒息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口吐白沫或者血沫。
2、神经系统受到影响的宝宝会变得精神涣散、恶心呕吐、嗜睡等等,出现一些无法控制的肢体反应,比如四肢抽搐、无力等等,严重可能会患上脑水肿、脑疝等。
3、循环系统的异常表现虽然不太明显,但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发现宝宝开始四肢发凉、面色发白、心跳紊乱的时候,要及时送到医院治疗。
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孩子患手足口病?
勤洗手
孩子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洗完手后应使用独立毛巾擦干。
家长们在接触孩子前、替孩子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后,也要洗手。
吃熟食
不要吃生冷或半生不熟的食物,确保食物安全、易消化。
喝开水
不喝生水,多喝开水,促进新陈代谢。
常通风
不仅室内居室要勤开窗通风,而且不要到人员复杂、空气质量较差的公共场所去,避免从空气飞沫中感染病毒。
勤消毒
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孩子的餐饮具、奶瓶每次使用前,应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玩具更应该每周清洗;孩子的尿布、毛巾、衣物、被褥也要经常换洗和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