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月,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启动了“以儿童为立场”半日活动视导活动,以幼儿教师的儿童观为视导重点,着重从“班级环境、教师行为、儿童表现、师幼关系”等方面来反映幼儿教师对于《指南》精神的理解和实践。
视导团队由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成员、协同教研员、片组业务负责人共同组成,通过观察、记录、随机访谈、听课、查阅资料等方式对辖区内30多所幼儿园分成4个片组进行了视导。
接下来,就为您奉上小编精心采编的视导纪实,南片——“江南童盟”将以“班级环境”为切入口来解读环境背后的教师的儿童观。
环境是无声的“老师”,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我们应基于怎样的儿童观来创设班级环境,班级环境背后又透射出怎样的儿童观?带着这些问题,“江南童盟”各园的业务负责人组成南片视导团队,随机抓拍班级环境、材料照片,并就图例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解读。
孩子说:我们能行,请让我们自己来
放手与呵护,创设柔性支持的生活环境
来园(离园)五件事
或用孩子稚嫩笔触、或用照片,帮助幼儿形成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礼貌习惯,也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秩序感的尊重。
孩子说:我们喜欢玩,请保障我们游戏的权利
尊重与支持,创设自主自由的游戏环境
区域自选牌
南片多所幼儿园开展全园打通的联动游戏,一种颜色手环对应一个区域,既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区域,也相对分流人员,统筹各区人数。
皮影馆
不仅让孩子领略中华传统艺术之美,还带给他们多元发展的可能性。
娃娃家里的电话亭
既可能引发幼儿“打电话”的游戏情节,也是缓解小班幼儿焦虑情绪的好场所,体现了教师对幼儿情感需求的尊重。
建构区的新材料
孩子迷上了造马路,那就再投放一些自制的交通标识牌以及汽车、小人、小树、楼房等材料,顺应孩子的兴趣并以材料助推,让主题建构更深入。
班级角落的废旧纸箱
挖两个洞,成了孩子躲猫猫、说悄悄话的好地方,还成了孩子们随意涂鸦的好道具。
孩子说:我们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请支持我们的体验探究
我是小管家
担任值日生的中班幼儿在进行星期和天气的记录。
个别化学习的游戏墙
操作简便,玩法多样,目标多维
班级走廊角落文化
以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呈现着孩子喜欢的绘本故事,让孩子们沉浸于阅读世界,传递着环境和孩子们的互动。
“ 珍视儿童的主动发展,相信儿童的学习能力,保障儿童的发展权利”,基于这样的儿童观,我们的班级环境要体现:
尊重—满足孩子所需
基于优师教研创设,考虑孩子的年龄、兴趣、发展需要。
信任—放开孩子的手
给孩子更多利用环境的自由度,减少限制。
发展—给孩子以挑战
环境能诱发孩子的好奇心,驱使孩子的探索,引发孩子的积极“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