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智慧分享】把旱溪还给孩子——留下幼儿园的课程实践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西湖幼教的迅猛发展,一大批年轻园长走上了管理岗位,为提升新园长们的专业素质,西湖区教育局聘请了省特级教师王芳为导师,开设了为期两年的“领航计划”园长专业提升班。在王特的引领下,园长的观念和行为在慢慢的发生变化,请看发生在她们幼儿园里的教育故事。

把旱溪还给孩子

留下幼儿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园。2010年,我园搬入了新的园区。为了和幼儿园所处的留下古镇的小桥流水风貌相匹配,我园特意在室外铺设了一条旱溪,里面都是大石头及鹅卵石,溪上有一座木制拱桥。以往,在老师们的眼里,旱溪只是一处供幼儿欣赏的风景。后来在旱溪中开展的一次游戏活动改变了教师的观念,促使教师积极思考与实践。

旱溪里怎么开展游戏

2013年4月,幼儿园准备开展大班幼儿户外自主性游戏观摩研讨活动。教研组长将幼儿园整个户外划分成六个区域,分别供六个大班的幼儿同时开展游戏。由于园内户外场地有限,教研组长只能将旱溪也作为活动区域分给了大六班。S老师有点不高兴:“旱溪里怎么开展游戏?那里高低不平,里面都是石头,万一孩子磕着绊着怎么得了?”

教研组长把S老师的担忧告诉了我。我觉得S老师对安全的担忧不无道理,但转念一想,旱溪是一处难得的自然空间,有树、有草、有石头,如果我们对安全问题稍加注意,不妨让孩子们去试试,说不定能玩出比其他场地更精彩的游戏呢!于是,我把我的想法跟S老师进行了交流,并答应她多派老师做一些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我自己也会多家关注,S老师同意了。

旱溪还真有玩头

4月15日上午,大班幼儿户外自主性游戏观摩研讨活动如期举行。S老师特意多带了一筐塑料玩具,预备着如果孩子们在旱溪实在没法开展游戏,就让他们玩玩玩具。但是S老师很快发现那筐玩具完全是多余的。

活动一开始,有一部分幼儿玩起了轮胎、丢沙包等户外游戏,另一部分孩子则去旱溪玩起了鹅卵石。“你能帮我找下鹅卵石吗?我的‘动物基地’需要很多鹅卵石。”浩浩跑过来对明明说。明明随手捡了一块石头(老师涂了色美化过的鹅卵石)给浩浩“喏,给你!”浩浩使劲摇摇头,说:“这个不是鹅卵石,鹅卵石是白白的,不是涂色的!”原来孩子们在玩“动物基地”游戏,浩浩等几个男孩子还在用鹅卵石搭建各种动物的家。开始只有少数孩子在找石头、搬石头,渐渐地更多的孩子参与到了游戏中。见石头收集得越来越多,孩子们便将石头按大小分类。为了搭建更高更大的动物的家,他们把大点的石头放在底部作为基础,把小点的石头放在上面。孩子们在积极地交流着:“小的归小的放,大的归大的放,要分类的,知道吗?”“这是小鸡的家,它们在这里会孵出更多的小鸡。”“石头里会长出小虫子,小鸡吃下去就会慢慢长大”……很快,游戏结束时间到了,但是孩子们意犹未尽。【智慧分享】把旱溪还给孩子——留下幼儿园的课程实践-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我一直默默地关注孩子们的游戏过程,感到十分欣喜,证明我一开始鼓励老师们尝试是值得的。只要我们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孩子可以在大自然中玩出很多游戏,获得很多知识经验。同时,我认识到这是一个让教师反思自身教育行为、更新教育观念的契机。

接着,我便组织全体教师就旱溪里的游戏展开研讨和交流。我首先请当天在现场的教师描述孩子们的游戏情形并谈谈自己的想法,教师们十分感慨:“没想到!旱溪还真有玩头!”“孩子们的表现极大地冲击了我原有的想法,看来我要好好反思一下了。”我趁机提出两个问题让大家思考和讨论:为什么在老师眼里没什么可玩的旱溪,孩子却能玩出这么有意思的游戏?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老师精心美化的石头和其他现成的玩具,而喜欢天然的石头?

老师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没有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我们往往忽视自然物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以为孩子喜欢现成的玩具以及被美化了的物品。其实孩子更喜欢自然物,沙、水、石头等自然物能让孩子不受能力限制随意地玩,满足孩子试图控制周围环境的愿望。最后,教师们纷纷表示:我们要了解孩子的需求,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改变观念,放开手脚,为孩子提供更多在大自然中游戏的机会。

旱溪热闹起来了

从此以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果然有所改变,带孩子去旱溪玩的教师多起来了,旱溪热闹起来了。有时孩子们会将鹅卵石用树叶、青草精心掩盖起来或埋在泥土下,玩藏宝的游戏;有时他们会玩“卖宝石”的游戏;有时他们会把鹅卵石堆成一堆,用树叶等盖着,玩“孵蛋”的游戏;有时他们会在旱溪的大石头上走来走去,感受着不走寻常路的乐趣……小班孩子则在旱溪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他们把倒扣在旱溪边的酒坛当桌子,把从旱溪里“采购”来泥土、石头、落叶等当作饭菜……【智慧分享】把旱溪还给孩子——留下幼儿园的课程实践-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以前,教师们不许孩子随意去旱溪玩。当看到孩子们赋予旱溪里的石头、泥土、小草、树叶以新的角色,按照自己的构思进行游戏,并且乐在其中时,教师们开始以孩子的视角来审视环境的价值,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安全管理。同时由此打开了帮助孩子丰富游戏内容的思路。

“寻宝游戏”还是游戏吗

6月份,W老师接到一个对外展示半日活动的任务,她想利用旱溪组织孩子们开展寻宝游戏,这是孩子们喜欢并经常在旱溪玩的游戏。W老师认为如果只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就无法体现教师的价值。为此,W老师精心准备了许多“宝贝”(玩具、娃娃、装饰物等等)把它们藏在旱溪各个角落,然后设计了寻宝示意图和提示标志,组织孩子据此寻找“宝贝”。活动在W老师的精心设计、组织下顺利完成了。

观摩了W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后,我猛然意识到,教师头脑中认为只有“教”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学”的观念是那么根深蒂固。在这次观摩活动中,事实上教师只是利用孩子们对旱溪的游戏兴趣,把教学活动搬到了旱溪去开展而已。教师没有意识到:当游戏成为教师导演下一步一步落实的教学过程时,这还是游戏吗?

于是,活动结束后,我组织教师们展开了讨论。我问教师们:“这个活动到底是教学活动还是游戏活动?”教师们有的说是教学活动,有的说是游戏活动,还有的说是游戏化的教学……但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教师们渐渐认识到:今天的“寻宝”游戏不是孩子的“真”游戏,而是教师导演的“假”游戏。最后,我请教师进一步思考:“我们该如何支持孩子利用旱溪开展自主游戏?”

“寻宝游戏”这一事件让我意识到: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仅仅靠几次研讨活动是不可能彻底转变的。作为园长,我需要在日常活动多加关注,及时跟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通过QQ空间日志与教师们分享,同时鼓励教师在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游戏日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感悟。此外,我还经常带领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找机会让教师参加相关的讲座、论坛等活动,组织教师座谈会、外出观摩活动。当然,更多的是我经常和教师一起到现场与孩子们游戏,从中观察孩子的游戏需求,支持孩子自主开展游戏。在我的带动下,教师们的观念和行为在慢慢地发生变化。

把旱溪还给孩子

基于孩子的需要,我们在旱溪增加了轮胎、砖块、木块、小雨棚、小帐篷等材料,这大多是孩子们从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里找来的。除了喜欢玩寻宝、过家家、卖宝石等游戏外,中大班男孩子还特别喜欢将砖块垒起来玩打仗的游戏,女孩子则喜欢模仿《巴拉拉小魔仙》里的情节用木块搭成宝座玩“参见女王陛下”的游戏。

现在,旱溪成了孩子们时刻牵挂的去处。下雨了,旱溪里为什么没有积水?春天,光秃秃的腊梅花总是开完花后才长叶子;夏天,桃树结果了;秋天,桂花开了;冬天,小草黄了,树叶枯了……旱溪边众多有趣的自然现象不断吸引孩子们去观察、去探究。

现在,我常常看到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在旱溪愉快游戏的情景。在游戏中,孩子是自主、自由的,教师不作硬性安排,玩什么、怎么玩均由孩子自己做主。教师只是作为游戏伙伴参加游戏,当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会不断了解孩子的游戏需要,给予及时的支持、帮助,并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

小小的旱溪带给孩子们无穷的乐趣,也给教师们许多思考和感悟:只有具有课程意识和幼儿发展意识的教师,才能以儿童的立场来质疑并改善自己的惯性思维与做法,才能基于对儿童行为的解读去探寻生活作息的合理性,挖掘生活环节的教育性,凸显儿童的自主性,并在智慧的师幼互动中成就彼此的成长”。


西湖区留下幼儿园园长 郑秀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湖儿童研究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智慧分享】把旱溪还给孩子——留下幼儿园的课程实践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