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小黄车”
山东省幼儿园游戏活动
优秀案例
一、
活动背景
为了更好的推动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我园秉承“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游戏理念,选择“放权”,让孩子们专注于游戏,陶醉于游戏,成长于游戏。当教师将自主权还给幼儿之后,很多游戏材料都被玩出了新花样,同时他们的游戏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
我们幼儿园里的体智能发展区设在了操场上,场地大,活动范围广,游戏材料丰富,也是最具冒险性和挑战性的区域。为了确保幼儿安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近期,我园又在操场投放了新材料——体操垫(图1)。
这天,孩子们一眼就发现了体操垫,很快垫子被一扫而光,只剩盛放垫子的架子被整齐地移放至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图2)。永恒在操场上不断地巡视,他走到了盛放垫子的架子旁边,用手握住架子的扶手转了几圈,拿来体操垫放在架子上,然后坐了上去,佳音、丽雯走到永恒身后(图3),随着架子被推动,原本起存储作用的架子变成了孩子们的游戏材料。随之,这场富有创造性的自发游戏——“小黄车”之旅拉开了序幕……
图1
图2
图3
二、
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一)玩转“小黄车”之单车游戏
佳音:“我们玩推‘小黄车’的游戏吧!”
永恒:“这个主意不错。”
丽雯:“坐好,我们出发喽!”不一会,“小黄车”便成为了操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宇菲双手握住两根垂直的扶手,像滑滑板一样左脚踩在平行地面的支撑棍上,右脚蹬地,使“小黄车”向前滑动,紧接着将右脚收放在支撑棍上,“小黄车”由于惯性向前滑动了一段距离。
这时潇潇推着他的“小黄车”大声的喊道:“你们下去!”原来是佳煜和尚轩分别站在车的两边,潇潇凭一己之力推不动。这时他看见了正在打篮球的萧苒,他让萧苒两脚分开站立在支撑棍上,潇潇将篮球放至小黄车前面多出的两截管子中间,推着“小黄车”追着篮球跑了起来(图4)。
光启:“没有垫子了,怎么坐啊?”于是他满操场找能支撑他坐上“小黄车”的材料,他朝轮胎跑去,将轮胎放在车上,屁股一坐,陷了进去(图5)。
“老师,你看!”原来是光恒用一块长木板横放在架子的支撑棍上,并站了上去,点点在不停地转动车子。
图4
图5
教师反思:
大班幼儿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保护作用的垫子和盛放垫子的架子被幼儿玩出了新花样,远远超出了它们原有的功能,一个盛放垫子的架子被孩子们创造性的游戏,不禁让我感叹游戏中幼儿自主自发的学习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幼儿真的了不起!
通过观察,我发现幼儿的游戏玩法多种多样,我以表格的方式进行了记录:
(表1 游戏玩法)
在与其他材料的完美结合下,幼儿实现了“小黄车”的一物多玩,他们在游戏中不断创造玩法、不断挑战自我,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推动了他们创造力的发展。例如潇潇在发现推不动两个小朋友时,便进行了思考,立马改进自己的行动,并找到替代性的玩法,同时促进了同伴间的学习与模仿,实现着快乐成长与发展。
(二)玩转“小黄车”之多人多车游戏
接下来他们不再满足于单车游戏了,开始将两车进行组合,进行多人多车游戏的探索。
1.车子变“长”了——灵感爆发游戏开始
永恒叫来了从他身边经过的宇菲,示意她将车子推过去一同游戏。宇菲将两辆小车面对面对齐,随即几人将三连垫子摆放在车上,宇菲、佳朔、永恒三人同时往中间跳了上去,只见中间的垫子被压在了地面上,车两头也被压的翘了起来(图6),永恒见状立马下车,宇菲和佳朔也赶紧往两边退,垫子终于又恢复平整了。
(图6 )
2.让车子动起来——齐心协力 主动调整
永恒下车后去推小车,先使劲用脚蹬地来助力,车子一动不动。于是他又换了一种方式,一只脚蹬车子底下的支撑柱,另一只脚蹬地,尝试无果后又蹲下去推下面的支撑柱,车子还是一动不动。
“佳煜!拉呀!”宇菲冲着一直站在车上的佳煜喊道(图7)。
丽雯也说:“你下来,太沉了。”
佳朔顺势把佳煜的脚推了下去。
在大家的提醒下,佳煜开始使劲推车子。永恒发现车子朝他的方向动了,立马使劲往前推,于是几人同时朝中间推。这时,永恒发现不对劲,他开始向后拉,车子在几人默契的配合下笔直地向前开动,孩子们兴奋不已。
(图7)
3.中间不能坐人——运用经验 试图解决
车子顺利行驶后,韩丽雯坐到了中间垫子上,只见垫子又被压在地上,佳音使劲一拽,车子和垫子分了家。
宇菲将垫子调整好后说:“中间不能坐人!”。
“为什么不能坐啊?”我想知道其中的原由。
“因为它会倒,因为中间没有车。”宇菲说。
“那怎么才能不让它倒呢?” 我追问道。
宇菲:“不然来一个人压着后面吧。”
……
当所有人都停下来想办法的时候,一旁的佑佑先低头看了看车子底部,然后走到垫子中间,翘起脚尖抬了抬垫子(图8)。
图8
4.再加入一辆车——技术突破 玩法创新
这时佳音推来一辆前面带有一截管子的小车。宇菲将中间的垫子托起,佳音佳煜将车前多出来的一截管子推进去。
永恒:“再去推一辆车来”。
在他人推车子的时候,佳煜站到了中间的垫子上,车子出现了倾斜,宇菲、佳朔把他推了下去。佑佑推来了一辆车前没有管子的车,于是他们在中间垫子的四周围上了车,丽雯将垫子铺好,宇菲又对座位进行了调整,几经周折后他们坐在了车上,但中间不能坐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没有去提醒他们,选择继续观察。佑佑也在一旁试图将没有管子的小车塞到垫子下面(图9),但是没有成功。于是他们只将三辆车推动起来。
(图9)
5.加入长板——化解危机 “闪电”生成
车子该拐弯了,但是仅靠一截管子并不能将车和垫子连接在一起,很快车子散开了。孩子们讨论了起来,试图寻找解决的办法,游戏进入了僵持状态,但是他们并没有寻求帮助的意思,我也选择继续保持我观察者的身份。
正当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佑佑拖着一块长板走来。对此我也充满了好奇,但是我没有继续追问。苗永恒指了指说:“放在这里。”紧接着其他人也发现了木板,在所有人下车后,丽雯将垫子一把掀起,接过木板,将木板的一头卡在了 “小黄车”的支撑柱上。佑佑则将另一头也卡好。木板放完后他们提议再去搬一块,因为这样才能保持平衡。这时佳煜又站上了木板,踩一踩、跳一跳,看看木板能不能承受住自己的重量,事实证明可以。他们将木板放好并铺上垫子之后,车子在孩子们的欢呼雀跃中动了起来,永恒大声喊道:“我们的“闪电”出发喽……”永恒给他们游戏作品的命名得到了大家的响应,所有孩子都喊起来:“我们的‘闪电’出发喽!”
教师反思:
前期丰富多元的材料与“小黄车”交叠在一起,激发了幼儿的无限创造,又因为永恒的一个小小提议使游戏从简单的“单车”游戏变成了“多人多车”游戏,幼儿在此过程中主动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我惊喜的发现,当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有机会去尝试每一个奇思妙想时,他们的智慧远在成人的预想之外。
通过“尝试行动——发现问题——主动调整——提出解决办法——再次尝试——调整解决办法——再次尝试”这一学习过程,他们的经验、能力不断得到发展,游戏也在层层深入。
(表二 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多方面的经验。例如当出现车子无法推动的问题时,他们通过交流、提醒佳煜使其恍然大悟,这也反应出了他们在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上的差异,并在试验过程中对力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一系列过程中,幼儿不仅在科学知识和经验上得到了丰富,还提升了联想能力,更是将同伴交往、移情、解决冲突等社交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可见自主游戏不仅解放了幼儿的天性,更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玩转“小黄车”之经验提升
游戏结束后,我组织孩子们观看实录视频。
我:“我看你们今天都玩了小黄车,你们是怎样玩转小黄车的呢?”
永恒:“我把垫子铺在车上,坐上去,佳音和丽雯推着我。”
光启:“没有找到垫子,但是我发现轮胎也能坐。”
佳朔:“老师我们今天组装了一辆“闪电”。因为他很厉害,颜色也很亮。”
……
孩子在不停的分享着自己的“独创”。
我:“你们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潇潇:“有的时候我不敢用力推,因为他们站在车上,我怕摔着他们。”
点点:“车上没有安全带,容易把人甩出去,所以必须要抓住两边的扶手或者坐下。”
佳煜:“我们组装的‘闪电’很长,所以需要好几个人推,而且还需要往同一个方向推,一推一拉同时使劲就可以啦。”
宇菲:“我们将两辆车放到对面,中间放上垫子,车子就变长了,但是中间那一块垫子不可以坐,会塌下去。”
佳音:“我推来小车前面的管子将它支撑住,但是管子太短了,垫子还是会塌,而且走了一会就散开了。”
佑佑:“对,垫子太软了,我用脚抬了一下,发现可以将垫子抬起来,所以我就去寻找能够支撑起垫子的材料了。”
我:“你们成功了吗?”
潇潇:“这次我们成功了,长木板很结实,车子上可以坐好几个人。”
佳煜:“但是车轮被压变形了。”
宇菲:“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的上,然后轮流玩啊……”
……
(图10、图11 )
教师反思:
我分享视频是为了引发幼儿思考,首先让幼儿讨论自己玩了什么,激发幼儿的分享欲望并积极表达自己的“独创”,从而互相学习与模仿;其次调动幼儿已有游戏经验,总结游戏中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为其梳理经验,让幼儿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最后以激励性评价调动幼儿积极性,鼓励幼儿在下次游戏时大胆的尝试、验证自己想法,为下一次游戏做铺垫。
三、
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本次游戏是幼儿在自主交流中生发的,对一个“架子”展开了探索,并与其他材料在一次又一次互动中激发出无数的灵感;同时教师也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与想法,在此过程中将自主性、创造性、探究性、合作意识、运动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低结构材料产出高质量游戏
幼儿本身就是天生的创造者。由于“小黄车”属于低结构材料,对幼儿限制小,操作和想象空间大,玩法多,于是游戏中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出了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玩法不再受到思想的束缚(架子只是存放工具),亲身体验了小黄车与其他材料组合的奇、趣、乐,实现了小黄车的“一物多玩”,创造性的运用材料游戏,并从中感受到了较大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游戏强烈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触发了幼儿的协商与合作。不管是材料使用过程中的默契程度,还是困惑时的出谋划策,亦或当发现车子出现损坏情况时很自然的制定规则,并遵守规则,都体现了幼儿高水平的协商合作能力。这样的游戏让幼儿深刻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试误的过程就是幼儿智慧的展现
游戏过程中出现了层层阻碍:垫子中间为什么不能坐人?车子如何动起来?用小黄车支撑?用板子来支撑?能不能保证安全?幼儿发现问题之后主动寻找答案,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解决问题,这一次又一次的试误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在一次又一次试误中积累经验,从而做出有意识的调节,也是建构新经验的过程。在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下,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活跃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引领幼儿从原有水平到更高水平的发展,这两者之间的距离便是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三)教师适度支持、推动游戏发展
我始终以“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指导游戏行为。在生成、开放的游戏中,我积极顺应幼儿的意愿和兴趣,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给予他们有效引导和支持。整个过程中,我以支持者和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没有过多干涉。例如当宇菲发现中间不能坐人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坐啊?”我以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找出塌陷的原因;当车子动起来的时候,我同他们一同欢呼;当分享胜利成果时,我给了他们赞许的目光。总之,不论失败还是成功,我都在他们身后默默支持,并始终相信他们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与建构者。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蒋官屯街道中心幼儿园 (王晓倩 高岩伟 徐 婷)
戳我试试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