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HAPPY TIME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细心、有爱心和责任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专业的急救知识和健康意识。
为了加强全体教职工的健康意识,切实提高教师应急、急救知识技能,做到遇事不慌、处事有方,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近期特邀安全健康教育网的李淑恒老师,对全体教师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NO.01
防范意外伤害
防患于未然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意外,都在你准备充分时发生。防患于未然,才可以真正救人于危难之间。此次培训,老师首先从幼儿常见的外伤、异物入体、突发疾病、烧烫伤、食物中毒五个方面的常见意外事故,为教职工们展开了知识培训与技能指导,通过情景再现方式,分析在遇到如擦伤、鼻出血、消化道与呼吸道异物的处理及不同部位骨折的应急措施。
咚咚咚!敲黑板啦
鼻出血
鼻出血常见的常见原因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以单纯由鼻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那么,儿童鼻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对症处理是怎么样的呢?
-
鼻部外伤
-
缺乏维生素
-
气候干燥
-
鼻腔异物
紧急救助方法
若鼻孔流出的血已不多,但幼儿有频繁的吞咽动作,一定要让他把“口水”吐出来,若吐出来的是鲜血,说明鼻后部仍有出血,一般方法难以止血,要送医院处理。如果幼儿经常发生鼻出血,要去医院做全面检查,查明原因。
高热惊厥
幼儿惊厥的表现通常是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凝视,呼吸细弱且不规则,口唇青紫,四肢和单侧或双侧面部抽动。
冷静!冷静!冷静!
最重要一定注意观察并且妥善处理比惊慌失措对幼儿更有用。
让幼儿侧躺,头转向一边,切记轻柔。
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和衣服,拿开患儿身边的危险物品,防止肢体磕碰。
尽量不折腾幼儿,不要强行掰开孩子紧闭的牙关和僵硬的四肢。手机记录时间和状态。
视情况就医。幼儿惊厥1-5分钟就能缓解,一般不需要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
气道异物梗阻
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较小,生活常识及安全意识薄弱,同时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将各种异物塞进嘴巴、进餐时狼吞虎咽或者说话,导致噎住呛到,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此,海姆利克急救法则是应对起到异物梗阻的最佳急救措施。
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
只需记住一句口诀
——剪刀、石头、布
首先让幼儿站立,双臂环抱幼儿腰部,使其上身前倾。
1
//
剪刀:伸出两根手指放在幼儿肚脐上方。
2
//
石头:另一只手握拳,顶住两指位置,且拳眼向内。
3
//
布:另外一只手包住拳头,并连续、快速、用力向后上方冲击,直到异物吐出。
当身边没人时如何自救呢?
一只手攥拳至于肚脐上方,另一只手也攥拳靠在椅子背部或柜子边缘,将拳头使劲往里按,同时向上用力。
有时候意外来临,如果幼儿园保健医或专业的医护人员未能及时到场,那么在孩子身边的老师或家长就是一位“护士”。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掌握意外发生后的正确急救措施和应对方法,能在孩子发生意外的黄金时间内进行紧急救助。
NO.02
防治脑卒中
控制高血压
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而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约70%-80%脑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而合理有效控制血压是防治脑卒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讲座中,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为在场教职工介绍了脑卒中的症状、危险因素、识别方法、科学防治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李老师重点强调了严格控制血压及动态随访监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最终起到最大程度防止卒中的目的。
在介绍中,教职工们获益良多,了解到生活中应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忌吸烟、酗酒、生活不规律,做到“三减三健”推动生活向健康方式转变。
此次讲座,切实提高了全体教师对幼儿常见意外的应急处理能力,同时也为自身健康问题敲响警钟。
只有老师们身体健康,才能够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者,为宝贝们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END
丰台一幼教育集团
打动你的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