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雪飞: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
户外自主游戏开始啦!幼儿正在后院菜园做着“晚餐”,十分热闹。突然,卫卫喊道:“老师,乐乐在玩土,他把身上弄得到处都是。”教师看向乐乐询问:“乐乐,你干什么呢?”“老师,我觉得这个土湿了之后和橡皮泥一样,黏黏的,很好玩!”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个玩泥巴的梦,他们渴望与泥土的近距离接触,但成人往往会阻止他们,这使得他们不能尽兴。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是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里的许多幼儿都来自农村,他们有过玩泥巴的经验,可还有一些镇上的幼儿从未玩过泥。因此,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
第一阶段:泥巴初体验
(一)今天怎么玩泥巴
第一天的自主游戏即将开始啦!幼儿结合前期经验,拿起画笔设计自己的游戏主题和内容,他们的设计图上有冰糖葫芦、房子,还有小动物,种类十分丰富。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设计图,媛媛的设计图上有围栏、车子、水、房子、蛇、天空;轩轩的设计图上还做好了分工,3名幼儿负责做鸡蛋、摆造型,3名幼儿负责和泥巴、分发泥巴。在幼儿的分享过程中,他们自发对游戏角色和任务进行了分工。幼儿主要分为两组—泥巴分发组、创意设计组。很快,游戏就开始啦!
(二)泥巴太干了怎么办
分好组后,幼儿说干就干。泥巴分发组的幼儿穿好雨裤,卷起袖子,飞快地跑向他们的目的地—幼儿园后院的小菜地。创意设计组的幼儿来到工具收纳筐前,开始挑选称心的工具:小铲子、水管、小水桶等。
和泥的过程充满了坎坷。设计组的幼儿查看了菜地的泥巴后摇了摇头,对分发组的轩轩说:“轩轩,土太干了,我们都捏不动,要加点水才能玩。”闻言,轩轩和恒恒拿起水管、打开水龙头对准泥巴。很快,一整块菜地的泥巴都变湿了,分发组的幼儿在泥地里踩来踩去开始和泥。
“太稀了,泥土太稀了。”没过多久,轩轩、恒恒和文博因为泥中的水太多,已经陷在泥巴里动弹不得,他们连声“呼救”,最终在同伴们“连拖带拽”的帮助下才脱险。
不一会儿,设计组的雯雯发现了问题,她说:“你们这个土太稀了,我们根本做不了造型。”轩轩想了想,拿起铲子将下面干一点的泥铲了出来。雯雯将干泥巴和湿泥巴和到一起尝试做造型。这下,泥土的湿度就刚刚好了。
(三)谁来买泥
设计组在做造型,突然听见分发组开始吆喝,原来设计组都去做造型了,分发组这边空无一人。于是,他们就玩起了“买卖泥土”的游戏。新店开业,顾客较少,三位“老板”做起了开业活动,他们大声地吆喝着:“谁要土呀,免费送,不要钱!”一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顾客”前来光顾。
在这一阶段的游戏过程中,教师为支持幼儿探索,准备了他们所需要的游戏材料,鼓励他们大胆在游戏中验证自己的猜测,他们在和泥、加水、卖泥的过程中探索泥土与水的特性,发现了控制泥巴干湿度的方法。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占主体地位,教师的适度放手有效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探索意识。当幼儿面临陷入泥中、泥是干了还是稀了的问题时,教师没有立即介入,而是给予幼儿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泥与水的特性。
第二阶段:泥巴大变身
在多次尝试中,幼儿得到了软硬适中的泥土,设计组的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捏、揉、摔、拓印等多种方式,做出了小兔子、鸡蛋等造型,泥巴园里充满欢声笑语。
第一阶段的游戏中,幼儿解决了泥巴干湿度的问题。在第二阶段的泥巴大变身中,设计组的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了各种造型,分发组的幼儿则做好创意组材料储备工作,两组配合十分默契。当幼儿需要材料时,教师及时补充了鸡蛋形状的模具等。
从开始排斥泥巴,到尝试用小树枝触碰,最终完全沉浸在玩泥巴的喜悦中,幼儿用稚嫩的小手通过捏、揉、摔、拓印的方式,创作了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在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的探究过程中,他们将自己想象中的物体变成了现实。这样的学习过程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能够有效助推幼儿表征能力的提升,锻炼幼儿手部精细动作。
第三阶段:搭建泥巴房
(一)泥巴房子怎么倒了
在制作了鸡蛋、小兔、小汽车等造型后,幼儿开始搭建房子。果果说:“爸爸妈妈告诉我,他们小时候的房子都是用泥巴盖的,我们也去试试吧!”为了更好地搭建房子,设计组的幼儿自发进行了更细致的分工,薇薇负责搭建、茜茜负责传递、剩下小朋友负责批量生产泥球。不一会儿,房子的第一面墙就搭好了。正在大家欢喜之际,泥墙却倒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看着大家一筹莫展的样子,教师观察了一番幼儿砌的泥墙,开口问道:“你们两面墙宽窄不同吗?”薇薇回答:“因为他们给的泥球大小不同。”沉吟片刻,薇薇很快想到了原因:“我知道了,要一般大的泥球,墙就可以一般宽,这样就不会倒了。”她急忙转向生产泥球的同伴们,告知他们要生产一样大小的泥球,否则,泥球大的大、小的小是搭不成房子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座用一般大的泥球搭建的房子就建造成功啦。
(二)门框和房顶怎么做
做完房子的主体,就要开始做门框了。制作门框需要泥条,可在幼儿的多次尝试中,泥条一直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茜茜分析道:“因为泥条是湿的,门框上距离太远了,等太阳把泥条晒干了才能使用。”雯雯灵机一动,问道:“那我们可以用树枝代替泥条吗?”在接下来的探索中,幼儿不仅用树枝做了门框,还做了房顶的支撑。这样,泥巴房的基本结构就完成啦!
(三)房顶怎么造
看着空空的房顶,大家又陷入了困境。茜茜说:“房顶怎么办呢?”雯雯看了眼周围的环境,提议用树叶来做房顶。于是,大家捡来了很多小树叶,可树叶一直掉下去,怎么办呢?这时,媛媛拿来了一片大叶子,放在屋顶上一看,刚好合适。几片叶子放上去,泥巴房的屋顶也完成了。
在本阶段的游戏过程中,幼儿先后关注到泥球大小、泥条牢固、房顶搭建的问题,幼儿的前期经验足以支撑他们找到答案吗?结合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教师适时介入幼儿游戏,提示幼儿关注泥球的大小,回想爸爸妈妈老家的房屋结构,帮助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引导游戏的深入开展。
游戏中,幼儿表现出了敢于探究和尝试的良好品质。当他们发现自己砌的墙倒塌后,能够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墙面的变化,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更好的搭建方向,并及时向伙伴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幼儿还能积极采纳他们建议与意见,共同完成房屋的搭建。幼儿在“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实验探究—行动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巩固了良好的学习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阶段:欢乐泥巴园
(一)可以建成动物园吗
经过前期的建造过程,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越来越有默契。房子搭建成功后,媛媛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做的泥巴小兔放在了房子旁边。其他人也纷纷效仿。这时,茜茜提出了疑问:“小动物都来了,会不会跑呀?我们捏个栅栏种上树围在这里吧!”茜茜的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不一会儿,栅栏就完成啦!
(二)泥巴动物园,开门啦
泥巴园的建造终于完成了!大家聚到一起,开始欣赏共同的作品。快看,泥巴园里有羊、马、兔子、蛇,还有一个小池塘,里边有金鱼和金鱼吹的泡泡呢!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泥巴动物园开门啦!
泥巴还可以做什么?土房的内部建构是什么样的?泥巴干了之后,可以用颜料装饰泥巴房吗?关于泥巴房的游戏还可以继续进行。在反复的磨合中,幼儿的团队精神慢慢养成,他们逐渐明白,只有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通过这次玩泥活动,幼儿获得了对一些自然界原始事物的感性认识。如他们知道了泥巴加水后是软的,可以变成各种造型。在不断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幼儿想象中的物体变成了现实,这给了幼儿极大的正向反馈,有利于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实践探究、行动验证,这不仅使幼儿获得了丰富的建造经验,体会了其中的乐趣;还在探索大自然中感知了自然物质的特性,以及积极主动的态度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养成了勇于探索、积极思考、锲而不舍的良好学习品质。同时,幼儿与同伴相互协作,遇到问题时积极沟通,分享自己的心中所想,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助于幼儿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社会性发展。
点击下方图片征订《新班主任》(当代学前教育)杂志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