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蒙氏园所的
父母营举办指南
课前准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邀请报名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建立起家长与园所之间的信任关系。你或许会疑问,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园所里来了,为什么还需要建立信任呢?这是因为父母营的目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帮助父母了解孩子。
爱护孩子的父母都有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愿望,我们要让家长相信,经过父母营的学习,就能解读出从前所不明白的孩子的行为逻辑,从而使孩子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培养。
因此向家长宣传父母营时,可以从入学预告、日常问题、网络宣传这三方面入手。在孩子入园以前,就和家长预告园所会定期举行家校合作的哪些方面工作,包括家长会、工作坊和父母营,建立家长的心理预期。
平时关注孩子的表现,并收集一些孩子普遍出现的问题,及时回馈给家长,可以适当地提及教室里的优秀案例,鼓励家长更加重视家庭教育的问题。
网络宣传的主要阵地是在微信及朋友圈,每一期父母营的课程总结、结营仪式等都可以成为向更多家长推广的材料,以身边的例子感染家长;在孩子的日常课程中,老师也可以将孩子的行为表现结合专业的分析发朋友圈,展现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对孩子的关心、爱心。
第二阶段就是老师在上课之前的准备。包括了教室场地的选择、环境的布置、饮食点心的安排、老师的形象、课程的资料、课前的主题预告、课后的作业验收等等,虽然琐碎,但关系到家长的课堂体验和教学效果,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场地的选择和环境的布置,应当按照当天的课程主题来决定。一般而言,环境的布置应以优雅和得体为佳,这不仅是因为要给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也是因为蒙台梭利教室的日常环境就是如此。如果今天会上运动课或体验课,就会选择较为开阔的教室或运动场所,用软垫代替桌椅等等。也会提前一天到半天通知家长准备合适的衣物和用具。
其他各方面的要求,和老师平日在教室给孩子们上课的要求差不多,不再赘述。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父母营的每一次课程都有专门的家庭作业,要及时与家长沟通,约定好提交的方式和时间。因为有很多家长日常生活较为忙碌,容易遗忘或缺乏条件来完成作业。
课程内容
此外也可以加入园所的特色课程。有的园所会特别注重孩子的运动发展,配有专门的运动场地或运动室,就可以依托器材向家长介绍0到6岁的孩子应该具备哪些运动的能力。
至于上课的形式和时间安排,可以根据园所的条件和老师的创意来自由发挥。
给家长布置的课后作业也是课程内容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课堂的内容不仅要在观念上理解,还要在行动上实践。有些园所会要求家长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并发送到朋友圈里。
这固然有宣传方面的考虑,但更多的是因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接触到自己的父母,还会接触到其他的成人,把相关的理念普及到家长的交友圈中,有助于给予孩子统一的秩序感。稳定的环境,是孩子获取安全感并吸收社会秩序的最佳帮手。
如果有家长感到难以配合,那么就需要老师把事情的缘由分析清楚,并通过微信的分组功能来配合家长完成作业。
课堂终有结束的一天。家长离开了父母营,但陪伴孩子成长的愿望远远没有尽头。园所的家长工作也远不止于此,后续还会有家长会、学生观察分享、进班观察等家校合作的环节。
但首先是老师每一天对孩子的观察和适时记录。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有向好的趋势,可以及时找到原因向家长说明,让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成果更有实感,更有信心地和蒙氏老师一起实行蒙台梭利的教育法。
家长在父母营的课堂中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因此在日后,老师就可以邀请家长给孩子做家庭记录,相应地,园所本身就准备了孩子的教室记录,双方的记录可以交换察看,更全面地了解到孩子的发展轨迹,也是更加密切园所和家庭联系的一种活动。
在孩子3到6岁的阶段,园所也可以相应地开展家长工作坊,向家长展示教学成果。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经过日常生活区域的训练能够照顾自己,会使用感官区域乃至数学区域的教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掌握书写或是运用数学教具的能力。园所可以根据这批孩子的能力来制定相应的主题,或是针对教室里某一区域进行介绍。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蒙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