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 晓娇 朗读音频
最近朋友跟我聊天,提起了这么一件事情。
她说,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有一天突然问我:“妈妈,我们家有几套房子?”
朋友一时半会没有想出好的回答,只能随便糊弄两句,岔开了话题。
没想到第二天孩子回家又提起了这件事情,说他同学家里有五套房子,还不停地追问“为什么我们家没有那么多?”
朋友颇为震惊,孩子这么小的年纪,哪能想到他会有这样的问题?
为了不让孩子染上爱慕虚荣和攀比的心理毛病,朋友觉得很有必要跟孩子谈一下金钱观。
当孩子遇到钱,
缺失的教育毁一生
很多孩子,似乎对钱都没有什么概念。
钱在他们眼里只是父母用手机一扫的事情,他们更不懂得金钱背后的劳动付出。
许多父母,很少与孩子谈论金钱,有的父母认为,跟孩子谈钱,太俗气了,长大以后他自然就懂了。
殊不知,孩子很多行为的背后,早已暴露了父母对孩子金钱教育的缺失。
我们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过早就背上沉重的家庭负担,而是为了让他懂得珍惜。
既不给孩子灌输“穷”的观念,也不给孩子“富”的虚荣,让孩子明白,你想要的,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教育家默克尔说:
“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的教育中心,就如同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家庭教育中,不和孩子谈钱,是父母最大的失职!
近些年来,熊孩子打赏主播这样的事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各大直播平台的兴起背后,这样的情况更是层出不穷。
最近,贵阳一个11岁的男孩,因为疫情在家里用手机上网课,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因为打赏主播,竟然充值花光了家里近二十万的积蓄。
前两年,广东一个12岁小女孩因沉迷某平台的直播,花了近200万打赏主播。
还有,一个15岁的男孩,为了给自己喜欢的主播打赏,偷偷拿着外婆的身份证绑定了银行卡,花光了8万元积蓄,这笔钱原本是留着给外婆看病的救命钱。
“熊孩子”重金打赏网络主播、网游充值的新闻层出不穷。
这些孩子,似乎对钱完全没有概念,只知道钱可以买东西,想用就用了。
孩子胡乱打赏的背后,是父母对孩子金钱教育的缺失。
《穷爸爸富爸爸》里,投资教育家罗伯特·清崎说过一句话: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有其他人取代你。
这个人是谁?
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让这些人来替你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简单三步跟孩子谈谈钱
孩子之所以会乱花钱,很大原因在于他们根本不知道钱是怎么回事。
因此,金钱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无论家庭穷还是富,我们可以如实和孩子说,重要的是,必须让孩子明白,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挣来的。
作为父母,该怎么跟孩子谈钱呢?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敏感期,就财商而,6-12岁是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最好的时机。
1、3岁前,认识数字和物品对应关系
年龄较小的孩子,连数字都搞不清楚,我们更不能指望他对金钱有清晰的认识。
比如压岁钱,孩子3岁前所获得的压岁钱,父母肯定要收起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怎么进行财商教育呢?
其实,每次逛超市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比如,去超市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要买几个苹果、几个西红柿,让孩子建立数字和实物的对应关系。
在看到某个物品的时候,可以教孩子认识价格标签;
了解标签上的文字、数字,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对“钱”有了简单的认识。让他明白,钱可以用来买物品。
2、3-12岁,谈谈钱要怎么花
孩子3岁之后到12岁这个阶段,会经历对数名、数字、数量的兴趣,以及对数的序列和运算的兴趣等,这是一个完整的数学敏感期周期。
只有当孩子建立了数名、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数字运算有了兴趣之后,财商教育才真正进入启蒙阶段。
超市,仍然是孩子认识金钱最方便的实践场地。
去超市之前,家长可以跟孩子列出购物清单,或汉字或图形,然后做出预算;
这样孩子就可以知道哪些东西能买,哪些东西不能买,也懂得价格标签上数字的含义。
“今天妈妈就给你120元,你要买清单上的物品。”
“这是一张100元,一张10元,两张5元,一共是120元。”
超市购物,是教孩子分辨钱,学习基本的算术,财商启蒙的最好场所。
有的幼儿园会开展“年货大集”、“地摊超市”等活动,让孩子准备一定数额的钱,自由购买孩子们事先准备的物品,这样的活动都是在培养孩子对金钱的认知。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对数字运算和金钱都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对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仍然缺乏。
比如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买,对物品的真实价值仍然缺乏认识,仍需要父母的引导。
因此,3-12岁的孩子可以拥有自己的零花钱,并有权利自主支配零花钱的去向;
但这个零花钱的数额不宜过大,以每个家庭经济状况而定。
不管孩子的零花钱是多还是少,父母都应引导孩子学会管理金钱。
告诉孩子,只买需要的,而不是买所有想要的,学会取舍,合理消费。
3、12岁之后,谈谈钱来之不易
12岁之后的孩子,开始对“钱”能带来的各种效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育专家孙瑞雪在她的著作《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将孩子对“钱”所产生的这种特殊兴趣,称之为“财商的敏感期”。
这个年龄段左右的孩子,对拥有自己的零花钱和支配零花钱有了越来越浓的兴趣。
有的孩子会问父母“妈妈,我们家有多少钱?”、“爸爸,你一个月赚多少钱?”
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因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钱,孩子的未来也必然要跟金钱打交道。
可以说,金钱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就如同家庭的重心一样重要。
如果你想让孩子父母挣钱的艰辛,最好的地方莫过于带孩子去菜市场看一看。
菜市场,能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叫“生活”,菜多少钱一斤,一家人一天的开销是多少,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人,为了生计而付出的努力劳动。
只有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百态,他才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明白一切都来之不易。
金钱教育,可以让孩子提升理财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在长大之后,才会成为金钱的驾驭者。
相反,如果孩子从小就缺失金钱教育,对金钱没有概念,又没有父母加以引导,那么孩子必然会随意消费,有的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钱,只是一种货币,它本身没有善恶,就看父母怎么去引导。
教孩子认识钱,意义远在钱之外。
一个人的金钱观,很大程度上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和孩子谈谈钱,是为人父母的一堂必修课。
◆ ◆ ◆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每日蒙台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