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碗很有营养的鸡汤刷爆了朋友圈,大致是这样的内容: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开在春天,也有的开在别的季节。
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
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开的会更动人。
如果你的花到冬天还没开放,你也不要生气,没准你的花就是一棵铁树,铁树不开花,开花惊艳四方,且炫丽无比。
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只会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多么美好的一段话。但是,却有不少家长他们只看到了“静待花开”,而忽略了“默默耕耘”。其结果,只能是使孩子受害。
静待花开不是撒手不管
“我很少干预孩子的自主性,干预的话会破坏他的想象力,我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而且我家的墙都被他随意画啦!”一位妈妈说。
有的家长进入了一个误区,以为静待花开就是对孩子行为的不干预,以为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孩子的潜能,最大自由的让孩子释放天性。
可事实并非如此,静待花开给孩子创造了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但如果凡事都不干预,孩子就会失去做事的分寸和原则。
静待花开需要认真耕耘
有位家长从不给孩子压力,也不给孩子报班,不在意孩子的分数,更不逼孩子去做自己不爱做的事。
但孩子长大后却出现了问题,因为他发现孩子的各项能力都非常差,于是他着急了。
难道“静待花开”不可取吗?当然不是!为什么有的人也是这样培养孩子,但情况却恰恰相反呢?
那是因为静待花开的背后,需要的是家长的耕耘。
有的家长坚持每天都亲子共读、坚持陪孩子玩数字游戏、坚持跟孩子出去锻炼……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却是孩子成长的养料。
这些孩子虽从未上过任何兴趣班,却能有非常好的语言、逻辑能力和一个健康的身体,而那些只看到“静待花开”而忽略背后认真耕耘的家长,却只能赞叹别人家的孩子。
同样是静待花开,如果没有家长的默默耕耘,花只能慢慢开败。
静待花开需要正确引导
如果我们养了一株花,并期盼它能够顺利成长的话,就要在它生长的过程中采取一点措施。
比如发现有虫子时,我们要把虫子消灭掉,比如发现有枯叶的时候,我们要把枯叶修剪掉,只有给予它一个健康的环境,它才能绚丽开放。
同理,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成长中存在问题时,不要借口静待花开而撒手不管,而应该对孩子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把问题解决掉。
就像文章中提到的,妈妈完全可以正确引导他,告诉他哪里能画,哪里不能画,而不是只在意孩子的自主性而忽视问题。
静待花开不错,但如果让虫子爬满花朵,让枯叶吸收走养分的话,还能开出绚丽的花儿来吗?
让孩子在慢中吸取养分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仅靠一两天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那么说到底,家长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好成长?
一个字:慢。
两个字:耐心。
三个字:要用心。
慢是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羡慕那些速成压迫的教育,稳而后发总比虽绚丽却急促败落的昙花一现要好。
耐心是别着急,孩子能力有限,太早的给予压力带来的不一定是动力,还可能是毁身灭心的灾难,那个年仅2岁半就因压力过大而斑秃的孩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要用心是学会教育,家长要默默耕耘,比如坚持陪孩子阅读、坚持玩益智游戏,在玩中让孩子获得发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已成江海,对待教育与孩子应如是,也许过程并不容易,但收获的花朵也会更美丽。
成功学大师黑幼龙曾说: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耐心和用心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静待虽重要,但栽培和引导更不可少,万万别把静待花开当做撒手不管,教育需要自由的土壤,但更需要正确的导向。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1、《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看哭了我,也会看哭你
2、慢养孩子 静待花开
3、教育的最高境界:把孩子培养成普通而幸福的人
4、给女儿最好的保护是极限教育,给儿子最好的保护是阳光教育
5、培养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微者,精妙也;观者,谛视也。以早教微观,可以知上策,明幼规,察园涵,破迷题,解师心,安父母,健童生,谐成长,共发展。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添加关注
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