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桔悬枝天清亮,紫薇拢衣桂凝香。《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研修活动在教师节当天再次踏上新学期的旅程。活动当天,“完整儿童”编写组成员与实验园老师先后观摩了“老师像妈妈”(小班上,“我上幼儿园”主题)、“我升中班了”(中班上,“我做哥哥姐姐了”主题)、“长得胖胖的才好”(大班下,“特别的我”主题)等活动,就“如何在主题背景下,把握活动定位”这个话题与教师们展开了讨论。
研修认为,教师要想综合地、富有创见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活动前就应该横向地比较三个年龄段的第一个主题活动,以主题关键词句为抓手——小班“安定情绪、适应集体生活”,中班“感受角色转变,体验成长的快乐和自豪”,大班“展示个性,尊重、接纳同伴,正确对待集体与自我的关系”,整体把握三个主题之间的递进关系。
综合主题目标和幼儿班级身份转变的现状,打通家园合作通道,链接好幼儿的经验基础,继而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技巧性策略增强幼儿的活动体验,发展幼儿对自我的感知与体认。下面我们结合具体活动加以阐述说明。
(中班活动“我做哥哥姐姐了”,教师根据幼儿表述,记录升中班后的变化)
在“老师像妈妈”活动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我上幼儿园”主题是为了帮助新入园幼儿尽快安定情绪、适应集体生活。“老师像妈妈”活动是从与老师建立依恋关系这个切口出发,通过儿歌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师幼间关爱传递的情感氛围。理解了这一层关系,教师在活动中就不必受制于完成活动流程的要求,而更多地将活动重点放置于增强师幼情感联结上。
为此,教师可在点名拥抱环节,事先在自己身上粘满爱心贴纸,点到一名幼儿即拥抱一名幼儿,并把自己身上的爱心贴纸粘到该幼儿身上,通过这样富有仪式感的环节,让幼儿感受爱在老师与自己身上流转的温暖。在“挠痒痒”环节,教师亦可使用增强游戏性、肢体互动的策略。
(幼儿共画“班级公约”,做合格的哥哥姐姐,做弟弟妹妹的榜样)
教师在理解了主题意图之后,接下来应采用多种形式关照幼儿的既有经验,在活动前做好经验采集工作,在活动中经由幼儿的表达,做好归纳总结工作,助力幼儿经验提升。中大班的活动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幼儿在集体面前分享本组绘制的班级公约内容)
考虑到初升入中大班幼儿对活动所蕴含经验——体现自己成长的细节、动植物与人的胖瘦状况了解不充分,在活动前教师可分别通过开展全园联动“大带小”活动、家园合作完成“胖胖瘦瘦调查表”等,帮助幼儿初步积累相关经验,保证幼儿对所要开展的现象有所感知。
如此,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中班教师即可把牢“体现自己成长变化的轨迹”这一线索,对幼儿表述的外貌特征、教室环境、助人品质等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幼儿明晰“周边哪些变化能说明自己已经是哥哥姐姐”的意图,从而更自然地过渡到制定“怎么做才像哥哥姐姐”的班级公约中去。
(大班活动“长得胖胖的才好”,教师使用波比在线课程网站资源中的电子书)
同样,当大班幼儿在活动前了解了身边事物胖瘦迥异的事实时,教师即可瞄准“不同动植物胖胖的形态、需要变胖的原因”的主线对幼儿经验进行提升,使其注意到“生命体征强大,才好存活”的本质。此外,教师在反馈幼儿表现时,要注意提升反馈信息的视觉化程度,以发展幼儿的归纳能力,为辩证思维培养做好铺垫。
(幼儿用前书写的方式记录故事)
幼儿经验积累从不是无源之水,教师只有在把握主题意图的基础上,更综合化地审视单个活动在主题中的位置、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幼儿现阶段性的成长状态,才能借助游戏、家园互动等途径更顺畅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感谢每一位幼教专家、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所付出的努力!
扫码关注
波比幼学苑